环保与食监部门何时出“感动中国人物”

2013年02月22日 07:06   来源:红网   陆湘敏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2月19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罗阳、林俊德、李文波、张丽莉、陈家顺、陈斌强、周月华艾起夫妇、何玥、高秉涵、高淑珍被选为年度人物。此外,《感动中国》还向公安部湄公河“105案”专案组表达了特别致敬。(2月20日人民网)

  本届获奖者中,有将一生献给祖国和人民的英雄模范,有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有用平凡的行动树立道德楷模的平民百姓。而过去十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同样也是为中华民族付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士,或来自民间的优秀人物,或光彩耀人的明星。仔细分析历年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身份,发现他们职业各异,但就是没有来自环保与食监部门的人员。于是笔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要是环保与食监部门,也出现一两个“感动中国人物”,多好!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这是因为笔者与很多人士一样,耳闻目睹环保与食监领域层出不穷的问题,痛感当下中国社会道德与法治都很匮乏。在法治已经变为道德存续前提的转型时期,涌现相当数量不辱使命甚至为民请命的公仆,可能比涌现成千上万的草根道德楷模更为急迫。而目前在环保与食监等民生保障领域乱象纷呈,民怨最甚,如果这些领域出现了令人感动的杰出人物,那么他们身上迸发出的精神力量,不仅将让普通国人感到心灵震撼,其辐射作用,更将极大地推动环保与食监领域的“履职生态”发生巨变。

  无须讳言,民生执法领域时至今日仍未能出现“感动中国人物”,恐怕反映了这些领域绝大多数从业者,还只是把自己的工作看成“饭碗”,甚至可能连“饭碗”都不是,这与其他领域的情况也许没有二致。但是目下,环保与食监领域的从业者,只把职务工作当“谋生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试想,当职务工作仅仅被这两个领域的人们无一例外地当作“谋生手段”时,被动甚至失职渎职,怎么可能避免?

  以普通人的常识,环保与食监领域之所以乱象丛生,一方面在于相关违法行为的利润空间大,违法成本相对较低,百姓对环境与食品安全的认识尚未到位;另一方面无疑在于环境与食品安全的制度设计存在漏洞,监管的主动性与执法的力度还很不够,甚至存在行政执法监管方面的“断档”。说得明白点,污染事件与食品安全事件接踵而至,已不是你说“知道不知道”的问题,而是你想不想做敢不敢为的问题。

  就以最近多地环保机构与食监机构先后陷入舆论质疑漩涡为例。从雾霾天气中迟钝的地方应急机制,到地下排污被举报后的“神排查”,从被民间悬赏下河游泳时的顾左右而言他,到以鸭肉拌亚硝酸盐制作假冒羊肉卷被揭破后的托词,这些部门一再被扣上行政不作为、甚至“监守自盗”的帽子,说明民智已不堪一而再地被侮辱下去了。

  笔者因而突发奇想,要是环保与食监领域果真有人奋起谋变,他们因在监管、排查、取证、技改等方面艰苦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而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的荣誉,那么对这些领域的诟病就会减少很多。要是获选者越来越多,环保与食监部门挽回公信力,肯定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