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让出眼前之利,让消费者得实惠,自己创出了牌子、赢得了口碑,看似“愚蠢”的不涨价,其实更有商业头脑
看电影要收“甜蜜费”、洗车价格是平时的三四倍、点菜要加钱……春节期间不少服务业商家提高了价格,不止在广东和山西,全国很多地方的消费者都有抱怨声音。
然而,商家却有话说:服务业大多是自由定价行业,我价定得高,如果没人买我认赔嘛。春节期间,别人都关门歇业回家过年,我们放弃回家坚持营业,老百姓的需求摆在这里,而提供服务的却少了,价格自然要提高,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这是经济规律啊。
此外,春节期间员工工资是平时的3倍,原材料也因物流、天气等原因不断提价,成本上涨,价格自然要“水涨船高”,成本与利润应该动态关联,这是市场逻辑呀!
应该承认,春节等假日期间服务业价格上涨,确有合理性,供给减少一时形成卖方市场、成本上涨商家要保证利润,这都是市场规律在发生作用,不应一味责怪。
但是,这价可以涨到什么程度?可不可以借着短暂的节日性垄断,漫天要价?30元的洗车费涨到220元,这合理吗?物价管理部门应该有个说法,毕竟涉及面广,利益相关,大众都关心。对暗中提价等“趁火打劫”的违法行为,也应及时纠正,防止消费者利益被侵害。
同时,我们不妨再多问一句:按市场逻辑,就必须假日涨价吗?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也看到,仍有很多春节期间坚持 “不涨价”的商家,他们就是错过商机、不懂市场的傻瓜?
如果把市场规律单纯地理解为供给减少商家就应该提高价格,供给一旦增多价格就要“跳水”,未免把复杂的市场简单化了。市场还有一种逻辑:都在涨价,我反其道而行之,貌似吃了亏,但却扩大了销售的规模,实现了薄利多销,效益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让出眼前之利,让消费者得实惠,自己也就创出了牌子、赢得了口碑。有了顾客的信赖与尊重,自身也就具备了稳定发展的基石。
这跟有些饭馆在价位不变的前提下拼命提高服务水平是一个道理。赚的不是你这一顿饭的钱,图的是口碑和长远,这样才能在市场的风浪中做大做强。看似“愚蠢”的不涨价,其实却更有商业头脑,您说呢?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