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再度警示炒新风险。深交所日前披露,参与炒新账户总体表现为亏损,去年上半年参与深市新股首日交易出现亏损的中小投资者比例近6成。深交所决定,将把2011年以来有代表性的炒新账户一对一发给相应的会员,推动建立适合会员客户特点的炒新账户分类与风险警示长效机制。
一对一梳理有代表性的炒新账户,并进行账户分类,深交所及其会员(主要是证券公司)的工作量不可谓不大。问题是,中小投资者炒新的逻辑是什么?监管部门干预投资者炒新行为,怎样做才是分寸得当?面对炒新账户总体亏损,监管部门到底该做什么?
监管部门认为,当前广大中小投资者参与新股交易的投机和盲目跟风心理仍较为严重。相信对这一点,市场各方并无明显异见。不过,谁能梳理清楚中小投资者炒新的内在逻辑?
A股中小投资者推崇炒新,原因可能有很多方面。归根结底,内在原因即中小投资者的盈利愿望很强烈。在牛市,二级市场个股股价以总体上升为主。这时候,市场心理乐观,盈利追求更大化,投机氛围升温,新股自然成为一个炒作的热题材。在熊市,二级市场个股股价总体下跌甚至普遍下跌。这时候,市场心理日趋悲观,投资者有弥补之前亏损的内在需求,上市首日以高涨幅开盘的新股,极具诱惑性和迷惑性,部分投资者跟进。
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在牛市中,二级市场投资普遍正收益,而一级市场打新、首日追进炒新的收益更大更快;而在熊市中,二级市场投资大面积亏损,打新收益很可能一枝独秀,首日炒新则要么享受打新剩宴要么追涨被套牢。由此看来,炒新的现实风险主要还是取决于大市。牛市炒新盈利的概率是很大的,熊市炒新亏损的概率大。
中小投资者追涨炒新,投入的资金也都是真金白银。在缺乏投资题材和机会的熊市中,即使大资金炒新,亏损恐怕也是多见的。
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是证监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年来,有关部门的确做了很多保护投资者的工作。市场永远涨涨跌跌、风险难测,保护投资者利益,监管部门的重点到底应该是什么?
首先是关注大势,这样才可能掌舵大市。中国股市政策及其调控要有大视野,要主动纳入宏观调控的大局,这样才能避免拘泥于一时一事。
其次是完善制度,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就股市整体而言,要反思并完善A股大涨大跌的制度和政策原因;就新股发行而言,要加强监管减少管制,真正让市场主体投票。
倘如此,A股炒新之风亦将逐渐丧失现实基础,监管部门何来炒新之忧?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