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交出的2012年整体经营状况“答卷”显示,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4163亿元,同比下降5.1%。事实上,这并不能完整地说明国有企业在2012年所面临的经营困境。仔细探究后可以发现,即便是盈利的中央企业,其收益质量也并不乐观,不少企业通过“变卖家当”这一非经常性手段完成国资委的业绩考核任务。
在央企集中处置的资产中,不仅有价值不菲的金融资产,还有一些有望为企业发展提供后劲的“孵化”资产。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在短期业绩考核的压力下“壮士断腕”,恐怕会给未来央企的发展埋下隐患。
“直到2012年的最后几天,我们才勉强完成年初确定的业绩目标。”某央企的管理层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他看来,如果不是依靠处置资产,国资委对该企业的业绩考核指标根本无法完成。
这并非个案。宝钢集团去年9月曾以5.08港元/股的价格出售建设银行8.1亿H股,合计收回现金约41.1亿港元。去年7月,宝钢集团将所持南京南汽模具装备有限公司35%的股权以1.28亿元的价格挂牌出售。宝钢集团于2008年才出资介入该公司的重组,旨在加强与汽车战略用户的合作,进一步强化宝钢集团优势产品汽车板的市场地位。虽然宝钢集团2012年主业亏损,但通过出售建设银行等资产实现了全年盈利,达到了国资委的年度业绩考核要求。
与宝钢集团不同,某矿业央企的“断腕”与主业相关。为了完成业绩考核任务,该企业去年集中出手集团多年来沉淀的矿权资产。“我们的勘探公司今年对集团整体的业绩贡献很大,出售这些矿权很无奈。”该企业的一位管理者直言,为了交出一份2012年全年盈利的业绩报表,公司折损了未来发展的后劲,有点“杀鸡取卵”的味道。
在央企概念上市公司中,不乏“变卖家当”者。中海发展的2012年三季报曾预计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00%左右,当年下半年频繁出售船只力图扭亏。2012年仍隶属于中盐总公司的南风化工虽然预计全年净利润增长312%-368%,但业绩增长有赖于出售盈利子公司江苏南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股权以获得投资收益。在A股272家央企上市公司中,2012年前三季亏损的共56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负值的公司多达78家。
虽然外界难以确定在央企大刀阔斧“变卖家当”的背后是否存在核心资产的草率处置,但至少,矿企出售储备矿权、航运企业卖船这类为实现短期业绩目标而进行的“瘦身”值得商榷。这些举措未来是否会给企业留下发展的“内伤”尚需更长经济周期的检验。当然,更值得反思的是,促使这些央企“变卖家当”的业绩考核机制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应考虑经济周期波动因素?在考核时加入弹性系数?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