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楼市调控 不能患上政策“依赖症”

2013年02月02日 06: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房产税改革进展缓慢与各方争议大,难以达成一致有很大关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此前表示,房产税改革试点是个充满争议的事情,因为涉及各方面的利益,改革难题难以在争议中得到解决,最好的方式是暂且搁置争议,尽快在一线城市试点开征房产税。(2月01日《新京报》)

    在调控问题上,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出一项政策,就要发挥一项政策的作用,使政策的效力与作用最大化,使政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而不是半退半就,在执行中处处打折扣、掺水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事倍功半。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楼市调控将加码的消息不绝于耳。其中,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政府领导的相继表态,更让楼市有山雨欲来之势。

 

    北京市政府有关领导日前表示,不要被开发商“忽悠”了,对于房地产调控,政府还有手段。上海、广州等地领导则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表达了坚持调控不放松、防止房价反弹、维护市场稳定的决心。

    而在此前,面对房价反弹、开发商重新掀起拿地热潮,住建部、国土资源部相关领导也反复强调,将坚持调控不动摇,坚决遏制房价反弹。

    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新年伊始的表态,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新的一年楼市调控的基本格调,亦即在2013年,楼市调控不会轻易放松;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楼市调控政策有可能进一步加码,以防止可能出现的房价进一步反弹。

    坚持调控不放松的目标,应当说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甚至在未来几年内都有可能坚持这样的目标。但是,调控加码,真实后果就很难说了。因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并不适合出台进一步的调控政策。更重要的,现行政策只要用好用足、用出水平,完全有条件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房价的稳定。所以出现房价反弹和开发商重燃拿地热情,关键还是政策在执行中出了问题,地方政府没有很好地落实楼市调控政策。

    事实也是如此,楼市调控四年来,走的并不顺畅,许多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与落实。如保障房建设,不仅数量指标没有完成,质量指标更是差距很大,指标掺假现象十分严重。一旦保障房指标存在水分,该建的保障房没有建,该投入市场的保障房没有投入市场,自然就会严重影响调控的效果,使住房的基本保障功能作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政策加码,当然是加大调控力度的一种有效手段,也能够对房价产生较大的遏制作用。但是,一味依靠政策加码,而不考虑政策效力的发挥,任凭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执行政策中打折扣、掺水分、玩阳奉阴违,就算持续加码,效果也会越来越差,甚至让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执行政策的自觉性、主动性更差。更何况,政策也不是无止境地,可以一起持续不断加码下去。

    在楼市调控问题上,决不能患上政策“依赖症”,只要一遇到困难,就首先想到政策加码,而不看现行政策的执行情况。这样的调控思维、调控思路,是非常有害、非常不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

    面对楼市出现的房价反弹、开发商再度密集拿地,有关方面应当迅速组织力量,对现行政策的执行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与分析,看一看到底哪些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哪些政策没有执行到位。尤其要针对地方政府的表态进行检查,对地方政府在楼市调控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没有执行到位的政策,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执行到位。不然,进行行政问责。必要时,进行法律追究。(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楼市调控不妨参考“购房痛苦指数”

 

根治楼市痼疾不能单纯依靠宏观调控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