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公开或致社会不稳”是杞人忧天

2013年01月29日 07:03   来源:红网   吴龙贵

  近期,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传达出的反腐决心与意志,正在引领新的一轮反腐浪潮。而“表哥”“房叔”“房姐”“房祖宗”的不断出现,也在倒逼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付诸实践。但从现实来看,情况还不容乐观。浙江慈溪市纪委常委杨智峰曾对媒体表示,推行官员财产的彻底公示,也要考虑社会接受度的问题,他承认目前收入差距较大,会顾虑官员财产网上彻底公示后,引起社会反弹,带来不稳定。(1月28日《潇湘晨报》)

  “引起社会反弹,带来不稳定”,这种说法很有代表性,几乎可以适用于社会的任何一个领域。从具体语境看,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目前收入差距较大”只是一种很模糊的说法,至于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公众只能想象和揣测,而无法坐实。因此,官员财产公开还是不公开,公开得彻底还是不彻底,对公众造成的心理冲击肯定是不一样的,而由此“引起社会反弹,带来不稳定”,未尝不是一种可能的结果。

  问题是,官员财产公开一定要以社会反响良好、公众情绪稳定为前提吗?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对未知的一种探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种不确定性。社会接受度当然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但决定改革与否的唯一和决定性因素,从来都是改革本身的科学性和现实必要性。从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当年也不乏“带来社会不稳”之类的担心和非议,但事实雄辩地证明,正是这些大胆地突破和思想的开放,才有了今日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而就官员财产申报而言,无论是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还是近些年来的网络反腐,都足以表明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迫切性。如果凡事都以“引起社会反弹、带来不稳定”这种假设性的前提作为借口,那么最好什么事都不用干,社会也无法进步。

  必须厘清的是,官员财产公示与官员财产状况,完全是两回事。前者而言,除了官员群体,普通民众举双手欢迎,而对于后者,无论公开与否,现实都已经摆在那里,越是不公开,公众就越会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对社会稳定的伤害越大。客观地说,公众对官员财产信息不透明的担忧,要远大于官员财产与民众“差距较大”这个事实,因此,公开是缓解民怨、进而促进社会稳定的唯一途径。以“社会不稳定”为由拖延或者拒绝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实属本末倒置。

  事实上,“彻底公开或致社会不稳”是一个典型的伪命题。一方面,这有“代表”民众说话的嫌疑。官员财产彻底公示有没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只能以事实为依据,民意最有发言权,而绝不是官方的主观推测。其实经历了这么多的反腐事件,尤其是近期贪腐高官频繁落马以及“房姐”、“房叔”、“房祖宗”的出现,公众对官员财产的接受程度恐怕已经远超官方的想象。另一方面,所谓“社会不稳”也是一个需要重新定义的概念。鉴于现实,彻底公开官员财产,确有可能引起比较大的社会反响,但充其量只涉及对官员阶层的评价,而绝非社会动荡,这其实是一种正能量,勇于直观这种“社会不稳”,恰恰是政府展示自信的机会,也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杞人忧天的“彻底公开或致社会不稳”,暗含一种愚民思维,自以为是地认为眼不见心不烦,只要把民众蒙在鼓里,什么都不知道,这个社会就稳定了。在网络时代,这不仅是对公众智商的严重低估,也是对社会稳定的极大误读。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并不可怕,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需要的是一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态稳定,而非依靠屏蔽问题堵塞民意而人为制造的静态稳定。不客气地说,一些人所担心的并非常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不稳”,而只不过是自己的名誉的不稳、官位的不稳,乃至黑色收入的不稳罢了。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