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17时27分左右,14岁的初一学生强强(化名)背着书包从11楼跳下身亡。书包里有他抄写的成绩单。强强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实验中学的学生。警方推断,强强轻生是期末考试排名从全年级的290多名落到了600多名后,不堪忍受压力所致。(光明日报1月22日)
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强强选择了最让亲人、老师、学校以及社会不能接受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死,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刻反思,扪心自问。扪心自问,在孩子教育培养上,我们都做了些什么?
作为有关职能部门,对人才的考评制度设计得不合理,除了文化课这一环节比较细致、系统外,对其他方面,如品德、能力、综合素质的考察还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并且教育制度改革的步伐缓慢,严重滞后于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更为不公平的是,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线城市因为户籍制度带来的高考红利,让其它城市以及乡村的优秀学生与国内知名学府失之交臂。人才选拔的指挥棒指到哪里,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就打在哪里。现阶段,由于管理制度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了人才竞争主要是向“分”看齐。
作为培养孩子的学校,它的管理也与人才选拔制度一脉相承,教育部门考察学校以“升学率”为准,学校考察老师自然也是用分说话,所以学校不得不利用所有的在校时间来讲解文化课,音体美只是在开学之初装模作样的上几天,过后就为所有的课程开绿灯。为迎接上级检查而开展的体育活动,也只是针对有意向考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设,其他的孩子绝对没有这个机会。
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非常理解当前社会家长的心情。当前,随着社会飞速地发展,对高知识、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如果想让孩子以后的人生路走的好一点,文化程度是必须过的一关。鉴于高考指挥棒,很多家长把文化程度单纯地理解成了文化课,而文化科最终又是以“分”来检测的,所以,家长的眼里也只有分了。
就这样,白天,老师盯着孩子的分,晚上回家,家长还是那一套,导致孩子基本上没有星期礼拜、节假日,剩下的,只是文山题海,这对于一个在心理、生理上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十几岁孩子来说,简直就是摧残。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过是个会考试的机器,而长期被忽视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事、道理智慧等方面的教育,其负面影响将十分深远,这也正是我国目前教育的尴尬。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