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哈尔滨市举行环卫系统公开招聘人员培训结业式,448名哈市面向全国招聘的事业编制环卫工人正式走上清扫保洁作业一线,其中包含7名硕士生。哈市市长宋希斌专门为此寄语:对新环卫工充满期待。
哈尔滨的环卫工人招考是去年一大热点新闻,这次上岗依然引人注意。吸引人目光不仅仅是要求参与者“大专以上”的招考本身,报考之火爆让人目瞪口呆。回顾当时情形,简直堪称“盛况”。该次环卫工人招考共有5542人报名参加,研究生29人报名,报招比例为12比1,最热的职位高达20:1。而让大家趋之若鹜的原因是,哈市为应聘者提供了事业编制。
自然,无法肯定的说每个人都是冲着事业编制而去,也不能说“大专以上”就不能从事环卫工作,应该有更“高档”的选择。但人们相信,大部分的眼中看见的可能不是环卫的工作本身,而是编制所带来的优厚待遇。而研究生上岗说明的不是社会对于环卫工人岗位的看法在改变,也并非反映了环卫工人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在提高。
对于研究生环卫工我们难言对错,而官方希望这400百多改变环卫的整体素质也极有可能是个美好愿望而已。但从侧面这反映了集体追求“编制”下社会思维的畸形发展——不只是这些当环卫工的研究生,此前有掏大粪的研究生,有放弃十万年薪而选择当环卫工,还有苦读多年之后回家当了一名计生委工作人员的某名牌大学研究生,他们选择的共同点都是为了编制。
而事业编制的大哥——公务员编制更加火热。据统计,2012年国考最热岗位的比例达到6582:1,令人触目惊心。“不管是事业编还是公务员编,有编制就是王道。”这句每年流传于毕业生“格言”以老生常谈的方式一级级的流传。如此的趋之如骛,足以说明编制所能够带来的利益已经不在正常范围之内。
一个在媒体工作的朋友说,一次采访中了解到某地环卫工人在编的可以达到月薪3千块以上,而相反没有编制的则在一千元左右——这部分低薪的人基本是一线工人。在镇江,一位全国劳模也只是一个临时工,而在评为全国劳模之后,进入编制也基本是一个奢谈。如此,还有颇多干了几十年工作的老人,至今仍是临时身份。
正是编制难以获得,所以大家才如此热衷。而难以获得原因是,编制意味着很多看不见的和看的见的好处。如果,有一天,编制可以成为一个能摆放在阳光下的话题,它也不再是同工同酬的最大阻力之一。那个时候,如果大学生们依然可以报考这个职位,那时候或许我们可以欣慰的笑了。但现在的研究生环卫工,只是被体制招安的产物。削尖了脑袋往里面钻,也不过是想成为体制内人物。
至于现在,这批被称为“有知识、有文化,多才多艺”的环卫工将如何对提高环卫工整体文化素质有积极作用,又是如何让这个城市看到发展的希望和动力,更像是一个自娱自乐的游戏。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