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松绑不会是最终的结局

2013年01月04日 09:46   来源:中国网   张军瑜

  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各省份直辖市异地高考方案的出炉。

  12月31日,官方划定的异地高考方案公布期限进入“最后一天”。包括京沪粤在内的14省区市已划定各自“门槛”。与其它省份相比,京沪粤三地异地高考“门槛”明显更高。其中,北京和广东方案强调过渡和渐进。而上海则如此前预料,将异地高考与居住证制度挂钩。(中国新闻网 12月31日)

  这里边有着很深厚的历史原因。就像很多人知道的那样,同样的分数,在北京、上海都能上一本了,在其他省份连个二本都上不了。因为国家对北京、上海在教育上优先倾斜,高考录取分数线低的不是一丁点儿。

  有个故事,似乎很能说明问题。一湖北小伙在北京一建筑工地当小工,偶然间和在建写字楼的设计师聊,没想到他们竟都是1992年参加的高考(那时候全国一摸一样的考题),湖北民工当年考了515落榜了,设计师在北京当年考了497上了建筑工程大学。N年后,命运竟是如此差异……

  这就是人生。而造就湖北民工和北京设计师完全不同人生道路的大背景,就是上边我们说的高考分地区倾斜政策。所谓的“异地高考”,又另加上了流动人口因素,说白了就是允许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居住城市享受和“土著居民”一样的高考政策,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各地方案多有不同。但其实像是河北、山东、湖北等一些省份,“异地高考”政策其实是没多大意义的,特别像是山东、湖北这些省份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要远远高于其它省份,想来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什么人愿意专门跑过去在当地参加高考的。“异地高考”政策更敏感的地方还是在于北京、上海,以及一些录取率较高的西部省份。

  这一年,围绕着“异地高考”发生了很多故事。在上海,反对异地高考的市民直接就喊出了“蝗虫滚出上海”的口号;10月份,20余名京籍人士去北京教委抗议放开异地高考政策;一个江西女孩与反对者辩论异地高考,被骂“蝗虫”,“移民”和“土著”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而这种裂痕的根本其实是一种利益之争以及一种利益的重新分割。

  放开异地高考,是个必然的趋势。这和我们的户籍政策越来越松动这个趋势其实是保持共振的。但是即便现在是有条件放开异地高考了,在“公平与公正”的天平上,我们又前进了一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何尝又不是造成了一种新的不公平?因为有条件的那一部分人群可以“异地高考”,可以享受政策变化带来的红利,那么没条件的那部分人呢?还待在原籍的大部分人呢?或者也不排除,有些人可能会钻政策空子,可以更方便地给自己的子女弄到在京沪以及西北城市参加高考的资格。

  或许,我们最终的走向,还是要“全国高考一盘棋”,不分京沪,没有省份的区别,那样的话,也就不存在什么高考移民之说,也不存在异地高考之说。而这,还期待户籍政策的松绑,期待不依靠户籍去捆绑部门和地域利益,期待城乡的普遍均匀发展。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