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瑞银、大摩等多方分析预测,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有望略好于今年,经济增速可能超过8%。而在未来的政策选择上,各方观点较为一致地认为明年仍将实行“宽财政、稳货币”政策。(12月3日《经济参考报》)
在“内外部风险犹存”的情景下,多方机构大都认为明年中国经济的情况将略好于今年,不会出现超预期反弹。这种预测与展望应该是比较客观的,不但充分考虑了未来一些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也看到了经济成长仍存有较大改善空间。
当然,任何一种对中国经济走势的预判及推演也仅是预测性观察。中国宏观经济要从今年的“降中趋稳”态势往“次高增速”形态运行,整个经济政策还应当重点转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重视挖内需与稳外贸,更要着力于建设更有效率与包容的、突显民生和社会进步的经济运行体征,这比GDP能否超8以及超过多少更为重要。
从2012年前期的内外形势可以看出,自前年起全球经济因欧美主权债务问题恶化而日显疲弱的大趋势尚未得到根本的转变,欧元区的风险犹在。欧盟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10月份失业率高达11.7%,而德国柏林经济研究所日前公布预测,第四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为零增长。
看来,用“陷入停滞,景气状况明显遇冷”来形容欧洲经济状况也并不为过。但其经济一旦回稳,民众消费信心也会逐渐增强。此外,美国最近的不少经济数据还不错,迟滞的经济改善速度也有向好的可能。
我们相信,全球经济“最坏”的时刻可能已开始慢慢过去。美国或者诸如德国等欧洲国家明年经济将会出现明显复苏,企业投资与经营的信心继而也将逐渐恢复,这将为明年中国经济向好打下更好的外部条件,毕竟2012“冻冷”的经济状态已经有回暖的趋势。
今年中国第二、三季度的GDP增速分别为7.6%和7.4%,经济降温很快,创下近年来新低。但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持续发酵,11月PMI已明显回升,从10月的50.2升至50.6,继续温和复苏的迹象已经开始显现,第四季度经济增速也有望进一步好转。
不过,外贸出口形势依旧严峻,消费的拉动作用尚还不明显,经济增速依靠投资动能依然明显,经济复苏的步伐尚未稳健。当下,在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发债空间减小、偿债逾期风险较高的现实面前,由政府来主导推行大规模的投资刺激政策,其可持续性和操作空间必然是受限的;如果不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增长效率上下力气,明年即使GDP超8,经济增长率的健康性也有问题。
重改革与经济转型,是十八大报告精神强调的,也是中国经济前景最好的改善空间。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三不问题”——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不少观察家认为,十八大后中国面临的挑战及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中比较凸显的有贫富差距和经济结构转型,此外也有诸如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等等问题。
为应对挑战和谋求发展,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重点推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准等五大战略。
如此看来,高举改革大旗,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攻方向,应该是2013年经济的重点工作。
我们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用改革与发展把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出来,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做好和推进产业发展布局,重视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新兴服务业。还必须注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
此外,谋划未来的发展全局不能忘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充当的角色问题。规范与约束政府的行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个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才能更主动、更积极,更加可持续地发力!(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宏观经济指标回暖,仍需审慎应对
六方面改革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
十八大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铺就政策新路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