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政绩观”不改,贫困县“遮羞墙”难拆

2012年12月03日 16:30   来源:中国甘肃网   吕松

  据了解,漳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南部,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整治村容村貌,改善美化人居环境无可厚非,但不真抓实干,搞“形象工程”,靠耍小聪明往自己脸上“贴金”,岂能改善村容村貌?又怎能赢得群众的满意?

  近有甘肃漳县的“遮羞墙”,远有陕西华县的“绿漆刷山”。“形象工程”劳民伤财,却陷入了久治不绝,越演越烈的怪圈。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套科学的干部考核机制。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为了使自己在短期内“政绩卓著”,博得领导“好感”,得以早日提拔重用,便背着良心、到处举债,搞“花架子”、唱“空调子”。同时,对一些“形象工程”,不少上级领导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主动“揭丑”;不幸曝光后,又多以决策失误等理由搪塞,陷入责任难查、“板子”难下的窘境,最终事情不了了之,滋生了责任人的嚣张气焰。

  重病还需下猛药,要根治“形象工程”之疾,就要消除其“生存土壤”和“消费市场”。一是摒弃传统政绩观的考核模式,改变“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惯性思维,强化对经济综合实力、群众生活满意度、社会协调发展等指标的考核。二是改变考核、调研就是简简单单听听报告、看看资料的传统方式,要多“下基层”,多“接地气”,多走工厂车间、多去田间地头,切实做到“观实情、听实话、出实招”。三是要主动给地方政府“挑刺”,对弄虚作假,劳民伤财者要敢打敢罚,决不纵容姑息,树立科学的政绩观考核模式,引导地方政府端正方向,干好实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拆“遮羞墙”,先改“政绩观”。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