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已核实并确认,俏江南董事长张兰注销了中国户籍。区政协同时称收到张兰因国籍变更愿意退出朝阳区政协的文字申请,目前正在依照规定做好相关工作。(11月28日《北京晨报》)
张兰被发现注销了国籍是一桩意外之事,要不是一场官司纠纷,可能很多人至今都无法知道她已经成为了外国人,可能她这个“143号”政协委员仍然当得好好的,仍然能够出席各场政协会议。
此前全国政协新闻部门曾表示“政协章程中并没有涉及委员国籍的条例,政协委员一般都是中国公民。”尽管这个说法在逻辑上还存在着一定给人联想和自我解释的空间,但很快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就明确地对这一“漏洞”打了补丁,他表示“如果有外国国籍就自动放弃中国国籍,政协委员外籍是不行的”。但自张兰今年9月17日注销国籍后,直到近日她才因为舆论的压力而申请退出政协,可谓是被动至极。其实张兰应当在9月17日注销国籍的那一刹那就失去了继续成为政协委员的资格,可她还是平白无故地做了两个多月的灰色委员。
由此给人启示的是,在各地现有的政协委员中又有多少是和张兰一样的、违规的外籍委员呢?我们的政协对于这些委员的国籍信息的掌握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从这次张兰的事情来看,显然在管理上还是比较被动的,在甄别技术上还是比较缺乏的,要不是在媒体的曝光和民间的舆论压力之下,或许直到现在张兰的外籍身份还被隐藏地好好的。
所以,笔者认为,外籍委员自己申请退出政协应当成为一种主动的自觉意识,而不是被动的结果。不是说不被曝光就可以继续盯着委员的红帽子不放,这不仅可能在将来会影响到自己的声誉,更对政治协商是一种不负责任。而各地政协也应当尽快地完善对于委员国籍信息的管理工作,确保自己的工作是严格按照章程办事,不再出现类似张兰那样当了两个月灰色委员的情况再现。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