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激发凝聚力 党员干部莫把"纵容"当"宽容"

2012年11月27日 08:44   来源:人民日报   晓 雨

  “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及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宽容所下的定义。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宽容都包含了对人的宽厚、容忍之意。

  宽容不仅是待人之道,也是社会之氧。我国最早的历史古籍《尚书》云:“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宽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美国钢琴家海尔普斯曾如是说。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的包容性也在不断增强。

  我们的社会本来就是多元化的。如果所有的花都是一种颜色、所有的人都发出一种声音、所有的书籍都千篇一律,那么这个社会就必然是单调乏味的。惟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社会各阶层的人士都可以在宽容的社会环境中自由发展,描绘缤纷的蓝图、谱写不同的乐章,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胜利、夺取政权,一个重要的法宝就在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宽容和尊重各民族的习俗和宗教信仰,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从而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天下。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如今在个别党员干部身上,“宽容”却走了样。这些人往往是“宽以待己、严以待人”,对自己“宽”得没边,为所欲为、惟我独尊、专横跋扈;对他人却执行另外一套标准,听不得不同意见,容不得个性发挥。在个别地方,少数“一把手”的权力过于集中,在他们眼里,党内民主只是停留在纸上的要求而已。结果,决策性失误、贪腐案件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

  另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少数党员干部习惯把“纵容”当“宽容”,成为“好好先生”。宽容本应是对人性的弱点、个体的差异、不同见解的宽宥与包容,对不良、不公、不法行为,则应坚决制止、严肃处置。但有的党员干部对上述行为却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不闻不问;或怕得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声不响;或自身就不正,利欲熏心,一意孤行,不管不顾;或同流合污,也干起见不得人的勾当,还以为神不知鬼不觉。

  历史证明,宽容可以激发出凝聚力。经过9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自然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把各民族各阶层的人民团结在一起,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发挥各自优势、施展聪明才智。因此,只有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进一步营造宽容、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建设得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