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午餐要真正惠及穷学生

2012年11月27日 08: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汤嘉琛

漫画:徐简

  近日,在湖南省凤凰县支教的女大学生小梁连发数条微博,揭露她在腊尔山镇所德小学看到的“营养午餐”现状。她在微博中称,国家每天给每个孩子拨款3元提供“营养午餐”,但最终到孩子们手上的只有一盒牛奶和一小片面包,两者的价格分别仅为1.6元和0.3元。凤凰县教育部门回应称,选择牛奶和面包作为营养午餐的有关操作,符合政府采购的规定。

  国家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一年有余,每年中央和地方用于改善学生营养的经费将近300亿元,各种营养餐乱象却频繁见诸报端。

  一是执行中走样,营养餐不够营养。按照教育部等15部门印发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的规定,学生营养餐应以肉蛋奶为主要供餐内容,但像凤凰县这样的“瘦身”营养餐,并不少见。

  检索媒体的报道会发现,各类“营养午餐”五花八门,在湘西,有不少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营养餐竟是方便面;在广西,有学校将营养餐补助用于购买“水牛奶”;在青海,有的学校用补助款采购火腿肠、沙琪玛等零食,有的学校一次性将一周的零食发给学生,还有的学校直接给学生发两元钱了事……营养餐在很多农村地区变成“零食餐”,消解了国家有关部门推行营养改善计划的良好初衷。

  二是监管不严导致“营养餐不安全”。国家营养改善计划这项惠民工程刚启动不久,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就曾相继爆出与学生营养餐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轻者如云南宣威市双龙一小的学生,在糕点里吃出鸡毛,重者如云南省镇雄县塘房镇顶拉小学337名学生,食用问题营养餐后出现腹泻、腹痛、发高烧等症状而入院治疗。

  食品安全大过天,尤其是关系到广大学生的营养餐的安全问题,更不容小觑。食品安全问题击中营养改善计划,问题食品、过期食品被送进学生口中,这些充分说明地方教育部门、学校管理者对营养餐供给的监管机制存在漏洞。无论出现问题是因为对供餐企业把关不严,还是因为学校食堂卫生监督不过关,及时补齐安全这块短板,营养改善计划的根基才会稳固。

  另外,有的营养餐异化成了敛财工具。以此次爆出问题的凤凰县为例,据称凤凰县有超过3万名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如果一顿营养午餐能从每个学生身上赚到一元的“利润”,按一年补贴200天计算,仅提供营养午餐这一项的“利润”就高达600万元。如此丰厚的利润,正是导致不少地区的营养午餐标准“缩水”的重要原因。

  雁过拔毛、层层盘剥,从农村学生口中抢来的巨额“利润”,并不是全都进了商家的腰包,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也是获益者。从历年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来看,各地教育部门历来都是挤占、挪用经费的重灾区,面对财政预算之外160亿元甚至更多的营养餐补助,我们完全有必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更何况,学校涉嫌与营养餐供货商“分肥”的案例,此前早有报道。

  在国家启动营养改善计划之前,诸如“免费午餐”、“九阳希望厨房”等民间公益力量,在改善学生营养方面已有过不错的表现,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这些民间力量,尽管资金有限、覆盖范围有限,但几乎从没出过食品安全问题和腐败,其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以及系统化的信息公开制度,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此可见,诸如营养改善这种复杂的系统工程,仅有财政资金的大力投入是不够的,相关制度建设以及责任追究机制建设,也必须及时跟上。有关部门在总结营养改善计划的进展情况时,看到成绩固然重要,能认识到问题更为关键。营养改善计划虽然由政府主导,但它完全可以吸收和借鉴民间公益团体的经验和智慧,不断弥补自身缺陷。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