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吉伟:如何理解"中国2016年将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2012年11月14日 06: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OECD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有望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这可谓是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关注该预测结果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知道这一预测基于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假设。这有利于我们理解该预测结果的推理过程,也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其一,了解我国超越美国的经济总量概念。2016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依据是以2005年购买力平价(PPP)为基础的实际GDP总量,而不是名义GDP总量(按照美元对人民币平均汇率折算的GDP美元值)。以PPP折算各国GDP有利于用同一货币单位表示各国经济规模,避免使用名义汇率导致高估或低估。按照2011年平均汇率折算,我国GDP约为美国GDP的50%,占世界GDP的10%左右;而按照PPP计算后,2011年我国GDP约为美国GDP的75%,占世界GDP的17%,世界经济份额大幅提升。因而,OECD研究报告是指我国基于PPP的GDP总量将超过美国,不是简单利用汇率换算得到的结果。

    其二,理解我国超越美国预测的假设前提和理论依据。该预测是基于与各国要素禀赋、政策和制度相适应的教育、技术进步以及劳动力参与等发展要素所形成的长期经济增长路径。其前提假设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危机不会对世界经济增长趋势产生长期影响;不考虑自然资源、环境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约束;政府持续推进劳动力和产品市场改革;各国政府债务率中期保持稳定;政府教育投入不断增加;非OECD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进一步上升至GDP收入的4%,即OECD成员国平均水平等。上述前提假设构成了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基础。

    其三,我国是如何赶超美国的?为了进一步弄清楚我国是如何赶超美国经济的,需要进一步了解OECD该研究报告对2012年至2016中美两国实际经济增长的预测。该研究报告预测我国经济在2012年至2016年的实际经济增速分别为8.2%、9.3%、9.4%、9.4%和8.5%,而同期美国实际经济增速约为2.2%、2.4%、3.4%、2.9%和2.7%。这种经济潜在增速的预测可能会因外部突发冲击而受到打击。以今年为例,我国前三个季度的GDP增速为7.8%,四季度经济增速将会有所加快,全年基本维持在7.8%左右,这与上述预测显然有所差距。对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的预测,目前市场一致预期约为8%,而9.3%的增速似乎很难达到。美国经济目前也面临欧债危机和美国财政悬崖的冲击,进而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增速。

    因而,OECD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经济运行可能存在一定差异,2016年我国经济超越美国经济可能过于乐观。不过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趋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大经济体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影响力已经开始体现,中国是世界大宗商品市场的主要采购方,澳大利亚等农产品、矿产品出口国对中国的依赖较大。中国与世界经济不断融合,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程度不断加深。根据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外部冲击已经能够解释我国经济波动的20%,而我国经济增速的波动也能够解释9%的世界经济波动,对于石油价格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同时,该报告对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借鉴意义也很大,长期经济增长需要依赖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的提升和劳动参与率的提高,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社会结构性改革。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中长期调整,迫切需要提高市场运行的自由度,加快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加大社会保障、公共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长期投入。这才能够确保我国保持较快经济增长趋势,在总体经济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将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普通百姓,提高人均收入水平。(袁吉伟)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邱林:西方为何频频预测中国将成"美国时代"的终结者?

 

邱林:“世界经济老大”是送给中国的美丽陷阱


客观看待GDP数字背后的中国经济实力


中国家庭总净资产超越美国是可怕泡沫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