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中学开乡土文化课:一年不游玩20景点或挂科。南京弘光中学初一初二学生多了门新课程乡土文化课,学生们1年至少要玩20个景点,否则有“挂科”危险。(11月8日《现代快报》)
这个可以有
据弘光中学的老师表示,“乡土文化课”有望帮助学生摆脱网络游戏,甚至课外班的束缚,教给学生更加健康快乐的休闲生活方式。同时,家长也可以借助这项课程,通过举家出游密切亲子关系。其实,开这门课程最起码还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能够让孩子更多地接触社会,提高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能够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家乡,培养和加深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因此,我觉得“乡土文化课”堪称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益尝试,这个可以有。【详细】
是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师法自然。游历名山大川,开阔人的视野,让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境界,感悟人生的真谛,其作用一点也不亚于学校的书本知识教育。对此,历代名士都很看重游历名山大川,忘情于湖光山水。从这个角度看,弘光中学开设乡土文化课有新意,是个创举,值得期待与推广。【详细】
具有指向意义
文化乡土课,是寓教于玩的教育探路,也是教学向“学生本位”回归的可行法子。至于它的“工具化属性”,不必苛责——起而行之,总好过固守“玩学对立”的旧思维。【详细】
找回失落的地方文明
城市化的一代,不应该成为没有过去,缺乏历史,无法寻根的一代。他们应该有故土的概念,而不是被城市化淹没,无根可寻。诗人叶赛宁也说:“去找故乡吧,没有故乡就没有诗人!”现在,就让年轻人们从乡土文化课开始,找回土地,重温传统,寻访故乡吧。【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倡导“后工业文明”的今天,地方传统正日渐迷失,乡土文化正逐步沦落,孩子们连自己生活的环境都不够了解,若干年后,当他们成长为这个城市的主导者,又怎么来保证这所城市会拥有美好的未来呢?显然,南京开设“乡土文化课”堪称培养孩子们故土认同感的有益创新和探索,也给其他城市提了个醒儿——如何来让孩子们了解这座城市以及未来该怎样开发其独特的地域魅力。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