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产能过剩 困境是怎样“炼”成的?

2012年11月07日 07:34   来源:红网   陈王伟

  2006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指出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等行业产能已经出现明显过剩。然而,国内的钢铁产能却在调整中越调越高,从2005年的4.7亿吨上升到2011年的9亿吨。这注定了钢铁业将迎来严酷的寒冬。

  据《新京报》11月6日报道,今年前三季度,钢铁行业遭遇极寒,上市公司“失血”成为各行业之最。据统计,两市34家钢企中,前三季度14家出现亏损,合计亏损约183亿元;其余20家公司合计盈利不足152亿元,即行业整体亏损超过31亿元。去年同期,钢铁行业共实现净利润204亿元。一年间,从净利两百亿到亏损数十亿,钢铁行业究竟怎么了?

  可以假设,如果钢铁行业从2006年开始,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进行落后产能的淘汰,进行行业的整合,今天的情形就不会出现。然而,在地方保护主义下,各地欺上瞒下,产能越淘汰越多,河北瞒报5000万吨产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一些地方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依然“逆流而上”。湛江市长亲吻湛江钢铁项目批文的那一幕令人动容,而对市场的认知却值得深思。这个项目注定了生不逢时。那动情的一幕犹在眼前,市场已经急转而下,无论那情景如何令人感动,市场都不会买账。

  我国多年来以投资拉动经济稳增长的模式使得钢铁企业形成思维定势,一旦经济下滑,政府便会加大投资力度。2009年的四万亿投资,今年地方政府的十万亿投资,让行业内本来应该退出的企业心存侥幸。如果没有2009年的四万亿投资,钢铁行业在2009年就将迎来残酷的冬天,四万亿投资让这一天推迟了三年,也让产能过剩更加严重,也将使得这一个冬天特别寒冷,特别长久。

  当政府加大投资的时候,那些在过剩中依然扩张的企业是否想到,政府的投资只能是权宜之计,政府不可能无限投资。当一轮集中投资结束,市场一旦回归常态,扩张的产能将何去何从,再加上外需不振,贸易保护,企业必将陷入困境。

  多晶硅由于主要依靠出口,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外需下降,行业就陷入困境。钢铁行业的困境由于国家加大投资力度而得到延缓。遗憾的是,钢铁行业并没有抓住宝贵的时机,淘汰掉落后的产能,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值,却在增加产能扩大市场份额上下工夫,制造更大的产能过剩,让机会渐行渐远。

  从光伏行业蹒跚的背影中,我们可以看到钢铁行业的未来,洗牌将会是十分残酷的。无论什么行业,不尊重市场规律,终将受到市场无情的惩罚。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