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调查“你幸福吗?”有点避重就轻

2012年10月08日 15:05   来源:荆楚网   杨永胜

  央视十一期间的有个下基层活动,最近引来了很多人的围观。记者们走在街头闾巷,逢人便问“你幸福吗?”被问之人,我看大都是颇感愕然。本来幸不幸福是个人的事儿,倘若有人追着你问,“你幸福吗?”你多半会怀疑他有所企图。央视为什么要搞这样一个活动不得而知。不管怎么说,记者们走街串巷,采访普罗大众的切身感受,不能说没有诚意,也算是央视的接地气之作。一直以来,央视都略显与老百姓有些疏离,现在走到基层,与普通老百姓多接触,也算是接了地气了。但矫枉未必不过正,央视的采访主题定位为“你幸福吗?”在我看来,多少与老百姓实际还是有点脱节。

  本来幸福多是个人感受,与实际情况可以出入很大,一个人可以很穷但并不妨碍到他的幸福感,陶渊明穷的借米,也丝毫不妨碍他 “悠然见南山。”钱钟书先生就说过,“一切幸福的享受都属于精神”,幸福本身是不可以量化的,也没有可考量的标准。因而单纯地问别人幸不幸福,也就没有多少的意义,也不可能对决策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参考价值。况且幸不幸福只是系于一时的感觉,没有一个人永远幸福,也没有一个人永远不幸福。假若和相爱的人结婚是幸福的话,那么很可能结婚后又会有许多婆婆妈妈的事儿导致幸福感的缺失。孟老夫子说君子有三乐,其中一乐就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父母健在,兄弟平安,当然可算是幸福,但父母终究会离我们而去,兄弟也可能会出现不可测的事故,那么到那时还幸不幸福呢?所以说,幸福就只是一时的感觉,今天高兴了,可以感觉很幸福,明天不高兴了,幸福感也可能顿失。今天幸福并不代表明天不骂娘,今天苦恼并不代表明天不乐呵,“福兮祸兮”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因而单纯地问一个人幸不幸福其实没有多大的意思。

  但幸福虽说不可量化,也不妨“各言其志”,说说总无妨,临末还可以带上一句“吾与点也!”问题是孔子所谓的“吾与点也”,赞成曾点的“咏而归”的理想是建立在“政治清明、人民安居”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上的,不然孔子也不会明知不可而为之,即使把自己弄得“累累若丧家之犬”,但依然毅然决然想要去影响现实的政治,追求他自己的道。“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孔子所追求的道是现实的正道,绝不是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在那里自得其乐。所以,不正视小老百姓们的现实的生存境遇,不正视现今社会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不去强调对现实的“忧患意识”,仅仅是一句,“你幸福吗?”多少有点犬儒主义。

  鲁迅先生评价一个以“谈梦”为主题的话题时说,“想必以为言论不自由,不如来说梦”,央视的这一举动颇与此有点相似。倘若不去关注现实,不去正视老百姓本身的疾苦,仅仅是一个“你幸福吗?”多少欠点份量,多少有点避重就轻。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