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儿童化妆品市场潜力大,监管责任更大

2022年06月21日 13: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樱花水晶眼影、橙子香蜜口红、闪亮公主粉指甲油……近年来,儿童化妆品种类不断增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至少有5000万儿童在使用化妆品,已支撑起一个规模达100亿元的市场。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王璐瑶/摄

  警惕各种营销“噱头”

  玩具和化妆品有不同的生产标准,在有害成分、皮肤的刺激性、是否可致过敏等方面,玩具的标准要低得多。但有一类玩具,是用于给玩偶娃娃装扮的,对于玩偶而言,它属于合格产品,但它未必是孩子可以使用的化妆品。【详细

  有些企业在生产化妆品时使用了某些可用于生产“食品”的原料,于是在对该化妆品进行宣传时借机称其为“食品级”化妆品,暗示家长买这样的化妆品更安全。事实上,化妆品和食品是两种不同类别的产品,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食品级”化妆品。【详细

  要合规使用“小金盾”

  “小金盾”作为儿童化妆品与消毒品、玩具等其他易混淆产品的区别性标志,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帮助消费者分清不同类别的产品。依据国家药监局《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自2022年5月1日起,申请注册或进行备案的儿童化妆品,必须标注“小金盾”。【详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金盾”标志发布时间不长,不少消费者对该标志并不了解,因而一些商家在推销产品时,故意将“小金盾”标志与获得国家审批、质量认证等宣传用语挂钩,有意混淆“小金盾”标志的含义。【详细

  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

  日益增长的儿童舞台化妆需求带动着儿童化妆品产业的发展,市场潜力巨大。面对儿童化妆这一“新问题”,一味强调“禁止”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有关部门应着眼于产品本身的安全性,始终将其纳入“监管范畴”,以保护孩子们脸上天真烂漫的笑容。【详细

  当然,未成年人不应把过多时间浪费在打扮、爱美上。对此,家长、学校要尽好责任,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审美观,防范儿童“成人化”倾向,让儿童化妆品的需求与供给都能回归安全与正常。【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国质量报、南方日报、红网)

  V视角:

  @一江春水:不要让儿童随意使用成人化妆品。

  @起舍名字好:儿童化妆品,要“颜值”更要安全。

  @奇毅果本果:引导孩子多保持自然美才是正途。

  @一棵有趣的小草:防范无良商家“打擦边球”,欺骗消费者。

  @乌鱼饭的奶酪:儿童的皮肤屏障功能尚不成熟,对外来物质的刺激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损害。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儿童产品无论入口还是入肤,其质量和安全都关系重大。对儿童化妆品,必须要划出“红线”,给生产经营者戴好“紧箍咒”,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才能规范市场发展。奉劝一些家长,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热衷给孩子“描眉画眼”的行为还是少点为好。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儿童化妆品市场潜力大,监管责任更大

2022-06-21 13: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樱花水晶眼影、橙子香蜜口红、闪亮公主粉指甲油……近年来,儿童化妆品种类不断增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至少有5000万儿童在使用化妆品,已支撑起一个规模达100亿元的市场。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王璐瑶/摄

  警惕各种营销“噱头”

  玩具和化妆品有不同的生产标准,在有害成分、皮肤的刺激性、是否可致过敏等方面,玩具的标准要低得多。但有一类玩具,是用于给玩偶娃娃装扮的,对于玩偶而言,它属于合格产品,但它未必是孩子可以使用的化妆品。【详细

  有些企业在生产化妆品时使用了某些可用于生产“食品”的原料,于是在对该化妆品进行宣传时借机称其为“食品级”化妆品,暗示家长买这样的化妆品更安全。事实上,化妆品和食品是两种不同类别的产品,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食品级”化妆品。【详细

  要合规使用“小金盾”

  “小金盾”作为儿童化妆品与消毒品、玩具等其他易混淆产品的区别性标志,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帮助消费者分清不同类别的产品。依据国家药监局《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自2022年5月1日起,申请注册或进行备案的儿童化妆品,必须标注“小金盾”。【详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金盾”标志发布时间不长,不少消费者对该标志并不了解,因而一些商家在推销产品时,故意将“小金盾”标志与获得国家审批、质量认证等宣传用语挂钩,有意混淆“小金盾”标志的含义。【详细

  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

  日益增长的儿童舞台化妆需求带动着儿童化妆品产业的发展,市场潜力巨大。面对儿童化妆这一“新问题”,一味强调“禁止”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有关部门应着眼于产品本身的安全性,始终将其纳入“监管范畴”,以保护孩子们脸上天真烂漫的笑容。【详细

  当然,未成年人不应把过多时间浪费在打扮、爱美上。对此,家长、学校要尽好责任,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审美观,防范儿童“成人化”倾向,让儿童化妆品的需求与供给都能回归安全与正常。【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国质量报、南方日报、红网)

  V视角:

  @一江春水:不要让儿童随意使用成人化妆品。

  @起舍名字好:儿童化妆品,要“颜值”更要安全。

  @奇毅果本果:引导孩子多保持自然美才是正途。

  @一棵有趣的小草:防范无良商家“打擦边球”,欺骗消费者。

  @乌鱼饭的奶酪:儿童的皮肤屏障功能尚不成熟,对外来物质的刺激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损害。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儿童产品无论入口还是入肤,其质量和安全都关系重大。对儿童化妆品,必须要划出“红线”,给生产经营者戴好“紧箍咒”,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才能规范市场发展。奉劝一些家长,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热衷给孩子“描眉画眼”的行为还是少点为好。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