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谁给了“H&M们”抵制新疆棉花的“勇气”?

2021年03月26日 13:1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这一次针对新疆棉花的抵制,已经不仅仅是个别品牌的行为了,而是其所在的BCI这个组织的决定。作为供应链联盟,BCI牵扯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带头抵制的目的就是为了排斥中国供应链,进而掌握对棉花的定价权和标准制定权。

  3月25日,快时尚品牌H&M抵制新疆棉花事件在社交网络媒体上持续发酵,品牌背后的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etter Cotton Initiative,简称“BCI”)也声称“已决定暂停在新疆发放BCI棉花许可证,因此H&M产品所需要的棉花将不再从那里获得”。

  事实上,尽管中国市场是H&M集团全球的前四大市场之一,但早在2015年,H&M在中国的经营就开始走下坡路。而据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至今,短短的3年多时间里,陆续有多个国外快时尚品牌撤出中国或关闭中国所有门店。与此同时,由于过度依赖于线下门店的经营模式,不适应电商“短平快”模式,很多国外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数据也在不断下滑。可以看出,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如今年轻一代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的改变,快时尚早已不再是消费者的主流选择。

  近年来,快时尚品牌被诟病的“抄袭、质量差、品牌同质化严重”问题,也是“快时尚”不再“快”的原因所在。据天眼查经营风险显示,H&M品牌关联的海恩斯莫里斯(上海)商业有限公司有数十条行政处罚信息,处罚事由多为生产、销售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

  对于一个商业品牌来说,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十分重要。如果没有稳定的信任基础,消费者的选择自然也不可持续。但是目前,个别企业或组织口口声声“支持世界各地的棉农采取更可持续的种植方式来种植棉花,使全球棉花的种植及生产更有利于棉农,更有利于种植环境,更有利于该产业的未来发展”,而所作所为却在自己“打脸”,甚至基于并未查实的信息便作出所谓的“商业决策”。这样的举动,严重损害了我国新疆地区棉农的利益以及棉花产业的发展,也“重伤”了中国消费者的信任。显然,中国消费者已经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回应。有网友表示:“H&M配不上我们新疆的棉花。”

  到底是谁给了“H&M们”抵制新疆棉花的“勇气”呢?据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数据显示,作为世界最大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我国2020/2021年度棉花产量约595万吨,总需求量约780万吨,年度缺口约185万吨。毫无疑问,新疆棉花是全球棉花以及纺织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一环。这一次针对新疆棉花的抵制,已经不仅仅是个别品牌的行为了,而是其所在的BCI这个组织的决定。作为供应链联盟,BCI牵扯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带头抵制的目的就是为了排斥中国供应链,进而掌握对棉花的定价权和标准制定权。

  针对H&M等跨国企业发布抵制新疆棉花的声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3月25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说,对于跨国企业在中国正常的经营活动和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的努力,中国政府始终持欢迎和支持态度。希望有关企业尊重市场规律,纠正错误做法,避免商业问题政治化。同时,我们欢迎外国企业到新疆实地考察,也愿意为各国企业在新疆开展贸易投资提供积极支持。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但是,中国一直以来坚定不移地捍卫多边主义,抵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反对经贸问题政治化,并始终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健康发展,促进世界经贸合作,推动共享发展成果,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人民也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将同我们一道,携手开创合作新空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砸锅还想吃饭?门都没有!

     给新疆棉花正名,中国反抹黑的抓手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中经评论:谁给了“H&M们”抵制新疆棉花的“勇气”?

2021-03-26 13:1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这一次针对新疆棉花的抵制,已经不仅仅是个别品牌的行为了,而是其所在的BCI这个组织的决定。作为供应链联盟,BCI牵扯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带头抵制的目的就是为了排斥中国供应链,进而掌握对棉花的定价权和标准制定权。

  3月25日,快时尚品牌H&M抵制新疆棉花事件在社交网络媒体上持续发酵,品牌背后的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etter Cotton Initiative,简称“BCI”)也声称“已决定暂停在新疆发放BCI棉花许可证,因此H&M产品所需要的棉花将不再从那里获得”。

  事实上,尽管中国市场是H&M集团全球的前四大市场之一,但早在2015年,H&M在中国的经营就开始走下坡路。而据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至今,短短的3年多时间里,陆续有多个国外快时尚品牌撤出中国或关闭中国所有门店。与此同时,由于过度依赖于线下门店的经营模式,不适应电商“短平快”模式,很多国外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数据也在不断下滑。可以看出,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如今年轻一代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的改变,快时尚早已不再是消费者的主流选择。

  近年来,快时尚品牌被诟病的“抄袭、质量差、品牌同质化严重”问题,也是“快时尚”不再“快”的原因所在。据天眼查经营风险显示,H&M品牌关联的海恩斯莫里斯(上海)商业有限公司有数十条行政处罚信息,处罚事由多为生产、销售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

  对于一个商业品牌来说,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十分重要。如果没有稳定的信任基础,消费者的选择自然也不可持续。但是目前,个别企业或组织口口声声“支持世界各地的棉农采取更可持续的种植方式来种植棉花,使全球棉花的种植及生产更有利于棉农,更有利于种植环境,更有利于该产业的未来发展”,而所作所为却在自己“打脸”,甚至基于并未查实的信息便作出所谓的“商业决策”。这样的举动,严重损害了我国新疆地区棉农的利益以及棉花产业的发展,也“重伤”了中国消费者的信任。显然,中国消费者已经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回应。有网友表示:“H&M配不上我们新疆的棉花。”

  到底是谁给了“H&M们”抵制新疆棉花的“勇气”呢?据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数据显示,作为世界最大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我国2020/2021年度棉花产量约595万吨,总需求量约780万吨,年度缺口约185万吨。毫无疑问,新疆棉花是全球棉花以及纺织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一环。这一次针对新疆棉花的抵制,已经不仅仅是个别品牌的行为了,而是其所在的BCI这个组织的决定。作为供应链联盟,BCI牵扯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带头抵制的目的就是为了排斥中国供应链,进而掌握对棉花的定价权和标准制定权。

  针对H&M等跨国企业发布抵制新疆棉花的声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3月25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说,对于跨国企业在中国正常的经营活动和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的努力,中国政府始终持欢迎和支持态度。希望有关企业尊重市场规律,纠正错误做法,避免商业问题政治化。同时,我们欢迎外国企业到新疆实地考察,也愿意为各国企业在新疆开展贸易投资提供积极支持。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但是,中国一直以来坚定不移地捍卫多边主义,抵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反对经贸问题政治化,并始终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健康发展,促进世界经贸合作,推动共享发展成果,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人民也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将同我们一道,携手开创合作新空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砸锅还想吃饭?门都没有!

     给新疆棉花正名,中国反抹黑的抓手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