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2021年春招大幕即将拉开,由于疫情带来的影响尚未消除,909万应届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与此同时,另一则消息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去年底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后,国赛选手受到企业“疯抢”,物联网项目冠军选手甚至收到了百万年薪的意向书。这个薪酬水平也让很多人觉得“难以置信”。
为何“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
留学回国者众。“十三五”期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了251.8万,学成回国人员201.3万,占比超过80%。2020至2021年,受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及部分国家就业签证政策收缩的影响,预计今年海归就业人数还将有所增长。【详细】
“招工难”频现。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劳动力主力军的年轻一代从小就接触到了纷繁复杂的世界,开阔了眼界,因此工厂流水线重复单一、枯燥无味的工作日常及其所匹配的薪资水平已经远无法满足年轻人对于生活水平的高追求。【详细】
高校应届毕业生和海归人员在就业市场上比例的增加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和教育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结果,也是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提升的表现。相对于数量本身,我们更应该关注人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以及当前就业仍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制造业、服务业普工难招,技术工人短缺,海归群体虽在自贸区、跨国企业等受到青睐,但从就业的热门专业、热门城市等几个指标看,其同国内毕业生表现出基本趋同的结构矛盾。【详细】
这种结构性矛盾也是我国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但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凸显。【详细】
如何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要在改善需求上下功夫,努力创造更多适合毕业生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岗位。当前,我国经济仍处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尚无法提供足够的适合高层次人才需要的就业岗位。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提供更多适合年轻人就业的岗位。
要在优化供给上下功夫,要做好就业指导、见习培训等工作,增强毕业生适应市场和企业实际需要的能力。通过加大帮扶力度,帮助毕业生更好择业、更快就业。
人才培养模式也要进一步优化。“就业难”“技工荒”并存,要求我们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技能人才与高等教育并重,壮大技能人才队伍,提高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避免教育投入的浪费。一方面,须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技能型职业的劳动保障措施,畅通职业晋升通道,增强“蓝领”们的获得感和荣誉感,改变当下社会“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同时,要加强对产业结构趋势、人力市场供需形势的研判,给出前瞻性意见,指导家庭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让在学、在职者根据自身条件合理选择自身发展路径。此外,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突出职业技术(技工)教育类型特色,优化结构与布局,让技工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从源头上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比例。【详细】
支持年轻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促进资源要素顺畅流动”,“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形成人力资本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良性循环。”这将有利于劳动力和人才的社会性流动,更好地促进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匹配。【详细】
近年来,各地轮番掀起的“抢人大战”让人印象深刻。很多二三线城市纷纷推出引才计划,给户口、给职位、给购房优惠,并通过解决引进人员的教育交通医疗等实际问题尽力留住人才。曾有一些城市突进式的做法受到诟病,但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这些城市对人才的求贤若渴真实存在,吸引人才的制度建设也在加快完善。一边有需求,一边有供给,期待名校毕业生与中小城市间能发生更多的“化学反应”,期待有更好的用人环境、生活环境、发展环境,保障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详细】
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加强求学、求职指导,尽最大努力支持年轻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帮助他们在各领域施展才干、逐梦前行,让他们的人生更加出彩,至关重要。【详细】
微言大义:
@常想一二哈吼:总是听别人说,哪个行业都不好混。想想也是,人家起码是不好混,混不好,我都混不进去呀。
@磐璟今年要上王者:内卷太严重,就业难现实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让毕业生更容易想逃避,但不知道能逃避到什么时候,太难了。
@优雅中带着一丝飘逸:企业难,找工作的也难。
@bronzezz:拿了“首席工人”,待遇没变化,岗位也没提升,我感觉到了瓶颈。
@0第一最好不相见0:尊重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升相关待遇,提高社会地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一人就业,撑起的可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大学生“就业难”与中小企业“招工难”并存,进一步凸显了就业市场上的结构性矛盾。促就业、稳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个人等各尽其责,在改善需求、人才培养、优化供给、转变观念等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尽其才,开辟出宽广的就业之路。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