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铭宇黄焖鸡”该如何拯救自己?

2025-03-13 06:33 来源:人民网

  有媒体报道,多家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加盟店存在不少问题:使用存放多天的发酸食材,顾客食用后的剩菜回收再加工售卖,隔夜发黑的牛肉加色素后冒充新鲜牛肉。这让一些曾在涉事加盟店用过餐的食客,难以接受。

  最新消息显示,济南杨铭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发布致歉信称,要求涉事加盟门店(郑州二七万达店、郑州康复前街店、商丘万鼎广场店)即刻停业,并且永久关店。应该说,这一处理比较果断,既体现了对涉事加盟店的零容忍,也体现了维护食品安全的决心。

  实际上,其多家加盟店暴露的这些问题,并不偶然。

  一个细节,值得一提。杨铭宇黄焖鸡总部相关人员称,平时“安排各地区负责人巡查加盟的卫生状况”。从记者调查看,这一机制形同虚设。所谓的“品牌方会有人来检查,门店每天也打扫”,并不属实。该巡查而不巡查,抑或该严格巡查却走过场,这是加盟店频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记者调查还发现,多家门店招聘时不需要员工提供健康证,大量无证店员直接上岗。“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这是食品安全法的明确规定。持健康证上岗,本是最基本的刚性规定,为何得不到落实?

  其在致歉信中承认,此事暴露出公司在加盟门店的加盟管理、监督执行上有重大漏洞,并称“承担全部责任”。杨铭宇黄焖鸡米饭被誉为“中国餐饮品牌成功典范的连锁企业”,应爱惜羽毛,精心呵护金字招牌。从小作坊做到大工厂、从特色小卖店到连锁经营,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避免问题再出现;深度排查,严格自查自纠,才能防止小事变大、大事变炸。

  民以食为天。“舌尖上的安全”绝不能止于口头,不能流于拍胸脯,而应该落到实处。口碑是一天天积攒起来的,金字招牌更是凝聚着无数人的血汗,但是,一旦在食品安全上出现问题,就可能将来之不易的口碑毁于一旦。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杨铭宇黄焖鸡”该如何拯救自己?

2025年03月13日 06:33   来源:人民网   邱风

  有媒体报道,多家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加盟店存在不少问题:使用存放多天的发酸食材,顾客食用后的剩菜回收再加工售卖,隔夜发黑的牛肉加色素后冒充新鲜牛肉。这让一些曾在涉事加盟店用过餐的食客,难以接受。

  最新消息显示,济南杨铭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发布致歉信称,要求涉事加盟门店(郑州二七万达店、郑州康复前街店、商丘万鼎广场店)即刻停业,并且永久关店。应该说,这一处理比较果断,既体现了对涉事加盟店的零容忍,也体现了维护食品安全的决心。

  实际上,其多家加盟店暴露的这些问题,并不偶然。

  一个细节,值得一提。杨铭宇黄焖鸡总部相关人员称,平时“安排各地区负责人巡查加盟的卫生状况”。从记者调查看,这一机制形同虚设。所谓的“品牌方会有人来检查,门店每天也打扫”,并不属实。该巡查而不巡查,抑或该严格巡查却走过场,这是加盟店频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记者调查还发现,多家门店招聘时不需要员工提供健康证,大量无证店员直接上岗。“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这是食品安全法的明确规定。持健康证上岗,本是最基本的刚性规定,为何得不到落实?

  其在致歉信中承认,此事暴露出公司在加盟门店的加盟管理、监督执行上有重大漏洞,并称“承担全部责任”。杨铭宇黄焖鸡米饭被誉为“中国餐饮品牌成功典范的连锁企业”,应爱惜羽毛,精心呵护金字招牌。从小作坊做到大工厂、从特色小卖店到连锁经营,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避免问题再出现;深度排查,严格自查自纠,才能防止小事变大、大事变炸。

  民以食为天。“舌尖上的安全”绝不能止于口头,不能流于拍胸脯,而应该落到实处。口碑是一天天积攒起来的,金字招牌更是凝聚着无数人的血汗,但是,一旦在食品安全上出现问题,就可能将来之不易的口碑毁于一旦。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