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电子烟迎来最强监管 野蛮生长过后便是死亡?

2021年03月24日 16:2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邓浩认为,此次征求意见稿一旦通过,诞生十余年并占据全球95%产量的国内电子烟行业将真正被关进监管的笼子,其野蛮生长势头也将就此戛然而止。这不仅为防范青少年轻易成为“烟民”堵上了重大漏洞,也将彻底改变电子烟行业的发展走向。中国控烟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无烟,无论传统卷烟还是电子烟行业,都要顺应这一趋势来发展,都要为这一目标服务而不能与之相背离。

  3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显示,为加强对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的监管,工信部、国家烟草专卖局研究起草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将在附则中增加一条,作为第六十五条:“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工信部称,此次修改主要考虑是推进电子烟监管法治化,符合电子烟产品特性以及当前国际监管的通行做法,增强电子烟监管效能。

  这意味着,一旦征求意见稿通过,诞生十余年并占据全球95%产量的国内电子烟行业将真正被关进监管的笼子,其野蛮生长势头也将就此戛然而止。面对重磅消息,国内外资本市场上的电子烟概念股迎来大地震。当地时间22日(北京时间23日),在美股上市的行业龙头雾芯科技暴跌47.84%。公开资料显示,其旗下电子烟品牌RELX(悦刻)国内市场占有率超六成,专卖店超过4500家。23日,在港交所上市的另一家行业龙头思摩尔国际暴跌27.218%。与此同时,A股电子烟概念板块也普遍下跌。

  自从电子烟2003年在中国诞生以来,它就以戒烟产品或烟草替代品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并一直不遗余力地打造着“安全”、“时尚”等标签。长期以来,电子烟在国内既不属于医药产品,也不属于烟草制品,而是被看作电子产品,并轻易地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入坑”。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年的调研推算,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使用电子烟的人数已超过1000万,其中15-24岁年龄组的使用率最高。

  与其他电子产品不同的是,由于行业规范缺失,大多数电子烟处于“三无”状态,即无产品标准、无质量监管、无安全评价。而低门槛和暴利等特性,也让电子烟近年来站在了风口上,受到资本热捧,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资料显示,中国电子烟企业已从2013年的4万5千多家,快速增长至目前的超过17万家。

  与此同时,电子烟的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除个别产品型号外,绝大多数电子烟产品都含有尼古丁。医学研究表明,虽然尼古丁本身并不致癌,但它可能起到“肿瘤诱发物”的作用,可能参与恶性疾病和神经退化的生物过程。长期吸食电子烟也同样会产生尼古丁依赖。而2019年美国爆发的“电子烟肺炎”事件,让电子烟“安全性”进一步蒙上阴影,也向电子烟消费者敲响了警钟。

  值得注意的是,对电子烟进行严控,正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共识。截至2019年末,有明确立法或正式宣布禁止销售电子烟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40个,如巴西、新加坡、印度等;而包括世界最大电子烟消费国美国在内,60余个国家和地区将电子烟视同烟草制品进行严格管制。

  我国对电子烟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19年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发文,宣布禁止在互联网上销售电子烟。将于2021年6月施行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在地方层面,成都、深圳、重庆等多地已将电子烟纳入控烟范畴。

  此次征求意见稿一旦通过,电子烟将真正被纳入烟草制品范畴进行监管,这不仅为防范青少年轻易成为“烟民”堵上了重大漏洞,也将彻底改变电子烟行业的发展走向。如果严格按照传统卷烟行业的专卖制度,电子烟生产厂商需要获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以及烟草专卖配额,行业门槛将大大提高。同时,电子烟企业会丧失市场定价权,并将在从生产到销售的多个环节被课以重税,从而告别低税率和暴利状态。

  解读最强监管消息,有人发出了“电子烟已死”的哀嚎,而有人则乐观地认为电子烟被收编成“正规军”有利于长远发展。但无论电子烟是会“苟延残喘”,还是会对传统卷烟逐渐“逆袭”,我们都不能忘了,中国控烟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无烟,无论传统卷烟还是电子烟行业,都要顺应这一趋势来发展,都要为这一目标服务而不能与之相背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立法强化监管,让管控电子烟有法可依

     别让青少年陷入电子烟的迷雾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中经评论:电子烟迎来最强监管 野蛮生长过后便是死亡?

2021-03-24 16:2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