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别成“杀生” 善举应有善果

2020年05月06日 13:4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实施。为防止随意放生造成人身伤害、生态破坏,条例对放生动物做出了细致的规定,单位和个人可以参加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会同有关社会团体组织的野生动物放归、增殖放流活动,禁止擅自实施放生活动。对于擅自放生的,将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应尽快叫停随意放生

  放生算是一种善行义举,在民间有着悠久的传统。而且放生还能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态环境和自然的热爱,并能唤醒人们的恻隐、仁恕、慈悲之心。但近年来,盲目放生,随意放生事件屡有发生,此类行为既有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又可能扰乱当地正常秩序。因而,非常有必要以立法形式规范放生行为,叫停随意放生现象详细

  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随意放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比如,前不久,北京怀柔山区有人私下放生了几百只蓝狐和貉子,咬死、咬伤附近村中家禽,给村民造成了恐慌。再如,媒体曾披露的一些“爱心人士”盲目放生福寿螺、克氏原螯虾、佛罗里达鳖等外来物种,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甚至有人一次性放生58公斤蛇和2公斤臭虫。【详细】  

  不科学的放生涉嫌违法

  据专家介绍,野生动物都有它的分布区,排斥外来同种个体,人类一次不负责任的行为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后果。辽宁曾有香客将食人鲳放生于养鱼的水库中,结果把水库中的鱼类都吃光了,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幸由于食人鲳不耐低温,到冬季都冻死了,才没有造成不可想象的生态灾难。有些人将南方的乌龟、蛇等运到北方,因为适应不了北方冬季寒冷的气候,放生到野外,必然死亡。放生等于“杀生”,后果事与愿违详细

  从法律角度说,不科学的放生行为本就涉嫌违法。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遗憾的是,由于法律规定原则性较强,缺乏具体罚则,实践中,即便有违规放生的当事人被有关部门查到,大多也是批评了事,难以形成有力震慑。【详细

  有知情人表示,现在放生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利益链”,甚至已经催生出了订单生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以放生鸟类为例,放生者向鸟贩预订,鸟贩接下“订单”后,便向捕鸟者下“订单”,捕鸟者按“订单”捕捉,然后送到鸟贩处,鸟贩再按“订单”卖给放生者,由此形成了一条恶性循环的“利益链”。而在这条“利益链”中,受伤的始终是动物,甚至有些动物被活活折腾死详细

  进一步规范放生行为很有必要

  盲目放生不是行善,而是作恶。因此,放生不得干扰当地生产生活,不得危害生态系统应该成为放生者的底线和常识。对此,以立法形式规范放生行为,叫停随意放生,处罚擅自放生就很有必要。详细

  如此现实语境下,进一步规范放生行为,制定更明确、具体的罚则无疑有多重积极意义,一方面,对放生行为本身进行规范,对功利化的放生行为给予限制,能够促使其回归善意善举的初衷;另一方面,是在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法规规定对放生行为进行了规范,也给予了尊重,放生者也应尊重法律释放的善意,主动接受法律的约束,坚持科学放生、文明放生、理性放生。希望有关各方都能积极作为,严格执行,将条例规定落到实处。【详细

  微言大义:

  @3391小行星:千万不要盲目放生,会给生态带来失衡,更会给游客带来危险。

  @六角形理想:不要盲目放生,害人害己。

  @不告诉你:放生?有人买来动物放生,就会有人去抓,成了一个利益链条。不放生,就没有这个市场。

  @艾谦吖:这是放生还是杀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近年来,放生动物引发的问题广受关注。盲目放生不仅不是善举,还有可能伤害人类,或者造成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生态系统。此次立法进一步细化有关放生动物的规定,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命健康安全负责。要引导爱心人士科学放生、理性放生,更要依法严格处罚不当的放生行为,斩断灰色产业链,令“放生”不再成“杀生”,让善举产生善果。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放生”别成“杀生” 善举应有善果

2020-05-06 13:4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