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一不小心变杀生 放生也须守规矩

2020年05月06日 07:38   来源:红网   周志宏

  《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实施。为防止随意放生造成人身伤害、生态破坏,《条例》对放生动物做出了细致的规定,单位和个人可以参加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会同有关社会团体组织的野生动物放归、增殖放流活动,禁止擅自实施放生活动。对于擅自放生的,将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5月4日 《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放生动物引发的问题广受关注,许多民众为了积德、行善、示恩而争相放生动物。眼下,正值放生好时节,放生的民众“乐此不疲”。这当中,一些个人或团体组织打着“慈善”“爱心”等名义开展不当放生行为也趁机“热闹”起来。

  据专家介绍,野生动物都有它的分布区,排斥外来同种个体,人类一次不负责任的行为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后果。辽宁曾有香客将食人鲳放生于养鱼的水库中,结果把水库中的鱼类都吃光了,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幸由于食人鲳不耐低温,到冬季都冻死了,才没有造成不可想象的生态灾难。有些人将南方的乌龟、蛇等运到北方,因为适应不了北方冬季寒冷的气候,放生到野外,必然死亡。放生等于“杀生”,后果事与愿违。

  应该说,每一位放生者都不希望动物死。既然如此,就必须对自己的放生行为负责。最好不要刻意购买动物放生,如果遇见受伤生病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最好能找专业人士寻求专业救助组织的帮助;见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要积极向当地林业局或森林公安部门举报。放生野生动物,应由专业人士进行科学放生,以确保野生动物完全健康,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然后把它带到适合的环境,在最佳时间放归自然。

  有知情人表示,现在放生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利益链”,甚至已经催生出了订单生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以放生鸟类为例,放生者向鸟贩预订,鸟贩接下“订单”后,便向捕鸟者下“订单”,捕鸟者按“订单”捕捉,然后送到鸟贩处,鸟贩再按“订单”卖给放生者,由此形成了一条恶性循环的“利益链”。而在这条“利益链”中,受伤的始终是动物,甚至有些动物被活活折腾死。

  近年来受放生刺激,大型网具兴起和滥捕人数增加,对鸟类资源构成了极大威胁。据相关报道,现在市场每年非法贩卖的野生鸟类达100多种,年销售量数以万计,这不仅对鸟类资源造成巨大损失,也造成巨大生态危机。

  “放生”也须守规矩。《农业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中有涉及规模性放流、放生的相关内容。如巴西龟、鳄龟、美国斑点叉尾等外来物种是严禁放生的,而鲶鱼、鳡鱼、黄鳝等肉食性鱼类需控制放生。至于陆生动物放生,国家也有明确的规定,其放生于野外的,放生单位应当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我们不反对放生,但反对盲目放生。

  将于6月1日实施的《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引导民众科学放生、文明放生,减少生物入侵途径,降低生态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值得全国效法。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一不小心变杀生 放生也须守规矩

2020-05-06 07:38 来源:红网 周志宏

  《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实施。为防止随意放生造成人身伤害、生态破坏,《条例》对放生动物做出了细致的规定,单位和个人可以参加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会同有关社会团体组织的野生动物放归、增殖放流活动,禁止擅自实施放生活动。对于擅自放生的,将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5月4日 《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放生动物引发的问题广受关注,许多民众为了积德、行善、示恩而争相放生动物。眼下,正值放生好时节,放生的民众“乐此不疲”。这当中,一些个人或团体组织打着“慈善”“爱心”等名义开展不当放生行为也趁机“热闹”起来。

  据专家介绍,野生动物都有它的分布区,排斥外来同种个体,人类一次不负责任的行为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后果。辽宁曾有香客将食人鲳放生于养鱼的水库中,结果把水库中的鱼类都吃光了,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幸由于食人鲳不耐低温,到冬季都冻死了,才没有造成不可想象的生态灾难。有些人将南方的乌龟、蛇等运到北方,因为适应不了北方冬季寒冷的气候,放生到野外,必然死亡。放生等于“杀生”,后果事与愿违。

  应该说,每一位放生者都不希望动物死。既然如此,就必须对自己的放生行为负责。最好不要刻意购买动物放生,如果遇见受伤生病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最好能找专业人士寻求专业救助组织的帮助;见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要积极向当地林业局或森林公安部门举报。放生野生动物,应由专业人士进行科学放生,以确保野生动物完全健康,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然后把它带到适合的环境,在最佳时间放归自然。

  有知情人表示,现在放生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利益链”,甚至已经催生出了订单生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以放生鸟类为例,放生者向鸟贩预订,鸟贩接下“订单”后,便向捕鸟者下“订单”,捕鸟者按“订单”捕捉,然后送到鸟贩处,鸟贩再按“订单”卖给放生者,由此形成了一条恶性循环的“利益链”。而在这条“利益链”中,受伤的始终是动物,甚至有些动物被活活折腾死。

  近年来受放生刺激,大型网具兴起和滥捕人数增加,对鸟类资源构成了极大威胁。据相关报道,现在市场每年非法贩卖的野生鸟类达100多种,年销售量数以万计,这不仅对鸟类资源造成巨大损失,也造成巨大生态危机。

  “放生”也须守规矩。《农业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中有涉及规模性放流、放生的相关内容。如巴西龟、鳄龟、美国斑点叉尾等外来物种是严禁放生的,而鲶鱼、鳡鱼、黄鳝等肉食性鱼类需控制放生。至于陆生动物放生,国家也有明确的规定,其放生于野外的,放生单位应当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我们不反对放生,但反对盲目放生。

  将于6月1日实施的《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引导民众科学放生、文明放生,减少生物入侵途径,降低生态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值得全国效法。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