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倡导“舌尖上的文明” 推广分餐制势在必行

2020年04月15日 14:3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随着各地逐步复工复产,餐饮企业也陆续回暖。疫情之下,分餐制重回公众视野,不少餐厅适时推出了分餐制和公筷公勺。今年4月是第32个爱国卫生月,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12日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上海等地都开展了很多有特色的爱国卫生运动。下一步,全国爱卫办和各部门将把公众比较关注的“分餐制”形成制度。 

  分餐制值得大力提倡

  民以食为天。一餐一饭,小习惯里有大文明。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合餐制由来已久,已成主流。中国人习惯合餐制,亲朋好友会聚一堂,觥筹交错,其乐融融。虽然随着人们文明意识和卫生理念的提升,近年来分餐制不时有人提出,一些较高档的餐饮场所,也提倡使用公筷,但一直未形成全社会共识。原因有多方面,有的是餐饮企业出于成本考虑,有的是中餐菜式讲究造型,并不是所有菜都适合分餐,还有的则是食客们的意识还有待提升。【详细

  餐桌举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显然,相较于合餐制,分餐制更有益于健康。分餐制不仅能降低细菌、病毒传播的概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食物浪费现象,实现就餐个体的“菜品自由”。无论是就消灭新冠肺炎疫情“二度抬头”隐患而言,还是从长远的饮食文化和现代文明升级来看,分餐制都是值得大力提倡的餐桌文明新风尚。为了守护“舌尖上的文明”,这场“餐桌革命”势在必行,势在立行。【详细

  分餐观念转变并非一日之功 

  分餐制之所以没有成为常态,有多方面因素。一方面人们长久形成的饮食文化和餐饮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另一方面分餐会增加企业的人力物力等成本投入。只有当出现新冠病毒肺炎这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时,企业和个人迫于健康防护压力,才会想到分餐制。 

  推行分餐制必须面临着聚餐制沿袭的巨大惯性,不是朝夕之功,必须分类施策。要善于用文明引导的手段给聚餐制趋利避害,帮助国民正确认识聚餐制的弊端,树立文明意识,改良就餐习惯。聚餐制除了不安全不卫生之外,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浪费严重,这些都是引入文明治理的契机。对此,不妨将文明用餐纳入立法,如目前在审议中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将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写进了草案,这无疑是着眼长远的举措。详细

  诚然,要在国内彻底推行“分餐制”,公众观念的转变并非一日之功,餐饮企业也面临成本增加等诸多挑战,在实践和操作层面难度不小。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把疫情“倒逼”的健康习惯、文明行为长久地保持下去,让公筷、公勺成为一种常态,让卫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深入人心。对于餐饮企业而言,不如化被动为主动,将其作为创新升级的好契机,根据不同菜品和情况采取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并通过餐厅、餐桌上设置醒目标识标牌以及返券、积分、抽奖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走出一条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详细

  让分餐制常态化制度化 需多方合力

  要让分餐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需要多方合力。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餐桌文明行为规范和分餐制的具体操作规则,持续号召群众养成文明就餐、健康饮食的习惯,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提升企业积极性。对企业来说,要通过优化内部管理、创新菜品形式、加强员工培训等方式来降低成本,承担起维护消费者用餐安全的社会责任。【详细

  “分餐制”常态化制度化,不仅仅为防控新冠病毒。病从口入,人类的许多疾病都源自于不良的饮食习惯。要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持之以恒地坚持分餐制也至关重要。目前,广州、上海等地已发出“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山东发布了分餐制与无接触共餐省级地方标准,这些均为推广分餐制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及时总结各地成功经验,并推而广之,让这场餐桌革命不仅成为我们战“疫”的强大武器,也成为守护全民健康的文明新风尚。【详细

  微言大义: 

  @男生李友瑜:公筷制比较好实行。                                

  @梦猫人:分餐制更卫生,我家已经分餐有一段时间了。

  @raiden_quake:公筷模式很好,其实就和吃火锅用漏勺类似,既不改变聚餐模式,又卫生。

  @卢sir2014:不容易推行吧,有些餐品分餐就挺困难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相较于中国人传统的饮食观念,分餐制更加安全、卫生。但推行分餐制,并使之形成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看到,在火锅店使用公筷、公勺已经比较普遍,这是个好的开始。疫情之下,分餐制不再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口号,而是“正在进行时”的文明新风尚。这也提示我们,共同倡导“舌尖上的文明”,推广分餐制势在必行。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共同倡导“舌尖上的文明” 推广分餐制势在必行

2020-04-15 14:3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