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期待分餐制“疫”后长存

2020年04月14日 07:58   来源:广州日报   谭敏

  近日,随着各地逐步复工复产,餐饮企业也陆续回暖。疫情之下,分餐制重回公众视野,不少餐厅适时推出了分餐制和公筷公勺。今年4月是第32个爱国卫生月,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12日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上海等地都开展了很多有特色的爱国卫生运动。下一步,全国爱卫办和各部门将把公众比较关注的“分餐制”形成制度。

  民以食为天。一餐一饭,小习惯里有大文明。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合餐制由来已久,已成主流。中国人习惯合餐制,亲朋好友会聚一堂,觥筹交错,其乐融融。虽然随着人们文明意识和卫生理念的提升,近年来分餐制不时有人提出,一些较高档的餐饮场所,也提倡使用公筷,但一直未形成全社会共识。原因有多方面,有的是餐饮企业出于成本考虑,有的是中餐菜式讲究造型,并不是所有菜都适合分餐,还有的则是食客们的意识还有待提升。

  社会共识的形成是推行分餐制的重要前提。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充分意识到以分餐制为代表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疫情面前,对个人而言,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与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就是对打赢疫情防控战的最大贡献;而放松自我防护要求,就是给社会添乱,目前已成社会共识。

  分餐制成为疫情下的必然选择,但却并非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新冠病毒已呈全球蔓延之势,目前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席卷在内,感染人数超过179万。中国虽然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流行病防控专家一再强调,全球疫情不结束,中国的疫情防控也很难说接近尾声,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对我们来说,疫情防控是人类对新冠病毒的持久战,也正是广泛发动群众,进行卫生教育、改善卫生环境面貌、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重大疾病的良机。我们欣喜地看到,两个多月来,“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已成为人们自我防护的“四大法宝”,而分餐制与公筷公勺也成为健康“新食尚”。借此契机,将现有的防疫经验固化为健康生活的新准则,将“分餐制”常态化制度化,正是题中之义。

  “分餐制”常态化制度化,不仅仅为防控新冠病毒。病从口入,人类的许多疾病都源自于不良的饮食习惯。要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持之以恒地坚持分餐制也至关重要。目前,广州、上海等地已发出“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山东发布了分餐制与无接触共餐省级地方标准,这些均为推广分餐制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及时总结各地成功经验,并推而广之,让这场餐桌革命不仅成为我们战“疫”的强大武器,也成为守护全民健康的文明新风尚。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期待分餐制“疫”后长存

2020-04-14 07:58 来源:广州日报 谭敏

  近日,随着各地逐步复工复产,餐饮企业也陆续回暖。疫情之下,分餐制重回公众视野,不少餐厅适时推出了分餐制和公筷公勺。今年4月是第32个爱国卫生月,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12日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上海等地都开展了很多有特色的爱国卫生运动。下一步,全国爱卫办和各部门将把公众比较关注的“分餐制”形成制度。

  民以食为天。一餐一饭,小习惯里有大文明。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合餐制由来已久,已成主流。中国人习惯合餐制,亲朋好友会聚一堂,觥筹交错,其乐融融。虽然随着人们文明意识和卫生理念的提升,近年来分餐制不时有人提出,一些较高档的餐饮场所,也提倡使用公筷,但一直未形成全社会共识。原因有多方面,有的是餐饮企业出于成本考虑,有的是中餐菜式讲究造型,并不是所有菜都适合分餐,还有的则是食客们的意识还有待提升。

  社会共识的形成是推行分餐制的重要前提。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充分意识到以分餐制为代表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疫情面前,对个人而言,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与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就是对打赢疫情防控战的最大贡献;而放松自我防护要求,就是给社会添乱,目前已成社会共识。

  分餐制成为疫情下的必然选择,但却并非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新冠病毒已呈全球蔓延之势,目前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席卷在内,感染人数超过179万。中国虽然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流行病防控专家一再强调,全球疫情不结束,中国的疫情防控也很难说接近尾声,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对我们来说,疫情防控是人类对新冠病毒的持久战,也正是广泛发动群众,进行卫生教育、改善卫生环境面貌、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重大疾病的良机。我们欣喜地看到,两个多月来,“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已成为人们自我防护的“四大法宝”,而分餐制与公筷公勺也成为健康“新食尚”。借此契机,将现有的防疫经验固化为健康生活的新准则,将“分餐制”常态化制度化,正是题中之义。

  “分餐制”常态化制度化,不仅仅为防控新冠病毒。病从口入,人类的许多疾病都源自于不良的饮食习惯。要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持之以恒地坚持分餐制也至关重要。目前,广州、上海等地已发出“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山东发布了分餐制与无接触共餐省级地方标准,这些均为推广分餐制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及时总结各地成功经验,并推而广之,让这场餐桌革命不仅成为我们战“疫”的强大武器,也成为守护全民健康的文明新风尚。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