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违法的“飞刀”不再“飞”?

2019年12月12日 14:2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前不久,山西某医院的一起手术引发高度关注。从北京天坛医院来到该医院对患者进行神经外科支架植入手术的医生,在收取患者家属准备的1万元现金时,被家属录像并举报。涉事医生和该医院帮忙收钱转交的医生均被停职。值得关注的是,这1万元是医患双方协商好的付给从外院约请的专家的劳务费,也即通常所说的“飞刀费”。

  医生“飞刀” 争议和风险并存 

  城市大三甲医院的优秀医生,下基层医院“会诊”或“飞刀”,不是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基层群众,而是私自“走穴”,在基层患者身上挣外快,这不仅不利于基层群众理性就医,而且背离了专家会诊的初衷。此前据媒体报道,上海三甲医院医生在江浙沪基层医院“会诊”,酬劳至少5000元起步。政府试图推动的“多点执医”,受到医生冷遇,不被鼓励的“飞刀”走穴,却热度不减。如此语境下,北京天坛医院一名医生,因“飞刀”被停职,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详细

  医生开“飞刀”,争议和风险并存。会诊费收少了,医生不愿意,收多了,又违反规定。通过正常途径难以满足,就只好经双方协商后走灰色途径。如果手术做得好、患者通情达理还好,一旦手术出了差错,或患者故意找茬,就会一告一个准。到头来医生退钱、受到停职等处分也很正常,近年来类似事例也确实不少。【详细

  “多点执医”别变成“多酬执医” 

  事实上,医生“飞刀”走穴,是“多点执医”催生的怪胎,“多点执医”变成了“多酬执医”。受利益驱使,一些医生在“多点执医”过程中,便选择“重私轻公”,甚至“损公肥私”,从而导致“人在医院心在走穴”。可见,医生“飞刀”走穴,肥了“自留地”,却荒了“责任田”,其弥补公共医疗资源不足,解决群众看病难、看专家难等积极意义,非但得不到体现,反而助长了医疗界的不正之风,对公立医院及基层医院的发展极为不利。【详细

  从行业管理角度看,医疗事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医疗资源并不能完全交由市场支配。现在我国医疗资源整体紧缺,如果“有钱就能买服务”,那么优质资源岂不是更加倾斜了?如果医生“有技术就能卖钱”,会不会导致医生更功利、挑病人呢?而且,“飞刀医生”普遍不报备而外出,一旦出了医疗事故,谁的责任?考虑到上述因素,所谓“飞刀”只能藏在台下。但是,管理部门显然也关注到了这种供需关系,2015年,卫计委推出《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到允许高水平医生到省内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详细

  妥善引导 靠制度破局

  “飞刀费”合理而不合法,是制度设计的尴尬所在。但是,鉴于“飞刀医生”的需求仍然存在,或许更妥善的办法是加以正视、善于引导,将其纳入到“多点执医”的规范中来。针对医院的动力不足,应该采用制度破局的力量。【详细

  面向未来,则需搭建好从上向下输送医疗技术的管道。5G解决了延时问题,人工智能让远程手术能够精准实施,很多过去必须由医生亲临现场的手术,将来可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实施。此外,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可使病情复杂的病患迅速上转,假如这条路走通畅了,患者对开“飞刀”的需求就会大幅减少,再通过其它办法满足剩下的开“飞刀”需求,解决问题就会容易得多。【详细

  微言大义: 

  @王凌0000:小县城根本没有几个主刀医生,大城市报销又很麻烦。“飞刀医生”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不需要也别举报啊!

  @River-L-N:很多人觉得“飞刀”不合理、不正规,应该反对。但反对的话,能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huersheng:医生可以多点执业,但是“飞刀医生”没有批准确实是违规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飞刀”,究竟是医生“牟利”的途径,还是患者“救命”的希望?看上去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显然,在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实条件下,既要满足基层患者的需求,又想让违法的“飞刀”不再“飞”,仍需进一步发展完善分级诊疗、多点执医、远程医疗等医疗制度和手段,使更加细化、规范、科学的医疗体系发挥作用。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如何让违法的“飞刀”不再“飞”?

2019-12-12 14:2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