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高仿App乱象,要斩断“李鬼”背后的利益链

2019年11月21日 10:4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网上转账缴费、处理罚单、买车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手机App处理各种事务。据新华社报道,在手机应用市场中,一些通过相近名称、类似图标制作的高仿App令人难辨真假,给不少用户造成财产损失。

  高仿App来了,造假行骗的“升级款”?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手机App的功能越来越多,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都能通过App解决,这让一些不法分子嗅到商机,推出高仿App浑水摸鱼。高仿App有两宗罪,一是与被仿冒的官方App差别不大,难分真假,甚至有的高仿App在一些手机应用商店处于搜索第一位,更具有迷惑性,误导用户下载。二是通过搭载广告赚钱,甚至通过后台程序盗刷用户银行卡、泄露个人信息、利用用户信息贷款等,严重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也侵害了被仿冒App的相关权益。【详细

  高仿App的大量涌现,让不特定手机用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陷入多重风险,而且这种风险不易避开,从外观信息看,一般手机用户很难辨识出App的真假,这就好像从模样差不多的很多门里试着开一个,靠猜,一旦选错了,可能后悔莫及。所以,必须把高仿App彻底驱逐出应用市场,手机用户才能安心选择,踏实使用。【详细

  精准遏制高仿App,也是保卫人们上网安全感

  高仿App的产销成本低、运营容易,是其原来越多的重要原因。一家专注于研发病毒查杀软件的知名互联网公司近日发布一项报告,在“双11”前后的一个月内,新增的虚假仿冒主流购物App就接近4000个,覆盖设备超过30万个。高仿App大行其道,形成了一条损害用户权益、危害网络安全的“黑灰产业链”。比如,市场上有不少做高仿App开发的公司,客户花5万元就可以买到一个高仿App。而在多个应用市场,对高仿App也缺乏必要的管理,在上架App时,机器审核只进行病毒和兼容性测试,却欠缺必要的人工鉴别审核,以至于让不少高仿App能在应用市场欺世盗名。【详细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方方面面的服务都已经转移到网络,人们的上网体验,也是生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像李鬼式App、存在安全隐患的链接以及种种灰色广告,这些不仅关乎人们上网的体验感,更关系到个人实实在在的权益风险。对此,就应该像线下保护消费者权益一样,维护人们的上网“安全感”。唯有行业创新的步伐与权益保护、监管水平并驾齐驱,方能真正构建一个健康、安全的现代网络服务环境。【详细

  将高仿App打回原形,须联合执法重拳出击

  让高仿App统统下架是必须的。事实上,不少应用市场设置了内部审核环节,有的在“机器审核”之后还有“人工复查”环节,问题是,一方面目前人工审核一般只审核名称、内容是否存在违规,对App名称、图标、宣传语等内容是否存在模仿,多数应用市场都疏于甄别,另一方面审核“政府”“银行”等公共服务机构推出的App资质,从主体角度,应用市场是否具备正当的审核资质?即便正当,依照什么程序来审核?其中如何避免信息泄露、提交的材料属实?相关问题的解决,单靠应用市场一方努力,还不够,需要一个“中间人”进行“安全操作”。【详细

  高仿App不应该成了难以割除的“毒瘤”,只要各方能够各尽其责,将其打回原形并不是什么难事。公安、网信等相关部门应当加强联合执法,严肃查处高仿App,尤其是对于给使用者造成经济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情况的运营者,更应从重处理。对于应用平台来说,也要守土有责,对入驻应用软件严格把关。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手机屏幕后自然也不应处处是陷阱。【详细

  微言大义:

  @蔓蔓青萝misslu:那些李鬼名单可以公布吗?

  @苗闹闹-:那个咸鱼我下过,还奇怪怎么没有二手货了呢!

  @Super悟空的控白:安卓平台是重灾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高仿App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既侵犯了被仿冒App的合法权益,也对用户网络安全造成威胁,对其危害性不应低估。整治高仿App乱象,需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加强源头治理,斩断其背后的利益链。尤其是各大应用商店一定要当好“门神”,绝不能让“李鬼”们有可乘之机。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整治高仿App乱象,要斩断“李鬼”背后的利益链

2019-11-21 10:4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