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唯分数论” 走出“减负”焦虑

2019年11月07日 12:5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当前,各地都在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时不时能见到一些新举措出台。从严控课堂时长、校内考试次数,到整治校外培训,再到减少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减负“武器库”里东西越来越多。看上去每一项举措都有助于减负,但实际情况是学生的负担有增无减,家长们得花更多时间辅导孩子作业,课外培训也越来越热。 

  很多家长对减负并不“买账”

  如何给学生减负似乎是个无解的问题,“南京家长已疯”“浙江拟允许小学生晚9点后拒绝完成作业”“减负=制造学渣”……无一不挑动着家长已经脆弱的神经。在一片争议声中,一些家长依旧带孩子走进各式各样的课外辅导班。诚如一些家长和业内人士所言,在人才选拔机制未变、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公私立学校监管区别对待等现实困境之下,试图仅凭教育主管部门的一纸公文就能给广大中小学生“解绑、减负”,是不现实的。【详细

  减负政策的初衷,是要在保证学习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在于,很多地方只在课堂时长、作业时长方面做“减法”,没有在课堂效率、教学质量方面做“加法”。其结果是,学生们无法在课堂上充分掌握学习内容,不得不在家庭辅导、课外培训方面耗费更多时间。很多家长对减负政策不“买账”,原因正在于此。【详细

  “减负”别让学习重心本末倒置

  教育减负是趋势,也很有必要,但减负究竟减的是什么,如何减,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学生的感受来看,“减负”减的是沉甸甸的压力,增的是宽松自由的空间,这就意味着家长就要把握好一定的角色转换,承担起更多对孩子的学业教育责任。南京市近期减负之举旨在营造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的自由空间,甚至突击检查学生书包是否有卷子、课外辅导教材、作业本等“违禁物品”。显然,这一举措目标明确,措施强硬,却让大多数家长转而求助于校外培训机构,如此就有了治标不治本的嫌疑。【详细

  实现素质教育任重道远,而减负就是推动教育转型的有效助推器。各方在“减多少负”“怎么减负”等问题上上演“拉锯战”之前,不如先厘清“减什么负”这个问题。减负真正要减的,是学生们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不合理的心理负担,是要通过减轻过重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要把握好这一点,就能看清“晚上9点后可拒写作业”等“一刀切”规定的不合理之处何在:每一个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不同,以统一时限规定不免机械刻板;更重要的是,保证学生睡眠时间的关键在于作业结构的优化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给学生“免写金牌”而非给老师下达“减作业军令”,岂不是本末倒置?【详细

  减负是系统工程 破除“唯分数论”是关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过重,是个“慢性病”,那么,治这个病就只能循序渐进“慢调理”而不宜“急火猛药”。短期来看,教育机构应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好好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在保证学业成绩和孩子们充足的自由空间这两者间寻找相对最佳平衡点,做到恰到好处而不是矫枉过正。长期来看,欲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则需要管理部门和全社会各方面拿出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在切实改变“一考定终身”、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上持续努力。【详细

  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孩子的无奈,家长的焦虑,学校的纠结…… 走好素质教育与升学压力的平衡桥,需要多措并举、综合应对。应该说,考试仍然是教育的指挥棒,是给孩子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通过努力赢得机会的方式。但正所谓“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能只求量化,只求解决了学生作业多、考试多、排名压力大的问题,而忽视孩子的承受力。或许,更需要明确一点,通过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打破唯分数论,为学生成才创造多元选择。多方共同助力,才能撑起孩子更美好的未来。【详细

  微言大义: 

  @狐伦吞枣:我小学就减负,我现在大学了,还在减负。

  @西安高高:把课外培训班停了!恢复一天八节课,好好教书是关键!

  @妞妞2008:感觉现在减负是给小学老师“减负”。

  @江上往来人:校内不补,校外补……增加的都是家庭的教育成本。

  @AlloSophie:所以减负减了这么多年有什么成果吗?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当务之急,是先让“减负”落在实处。减负本身不是目的,学习也不一定是越轻松越好。减负是手段,是过程,最重要的是减少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合理安排与学生学习水平能力相适应的课业,提升学习质量。当然,从长远来看,还是需尽快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升学评价中的“唯分数论”,引导学生和家长共同走出升学焦虑。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破除“唯分数论” 走出“减负”焦虑

2019-11-07 12:5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