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在中国,生意好做吗?24日世界银行给出自己的答案: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再度提升,从去年第46位升至第31位,并连续第二年跻身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这一评价解开了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之“密钥”。
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并非权宜之计
国务院今年5月初将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纳入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7月14日,发改委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密集征求各界意见,听取企业、专家、行业协会商会代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这一条例近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并正式公布。【详细】
不只是办理施工许可证,从开办企业到获得电力,从保护中小投资者到登记财产,从跨境贸易到纳税,在截至今年5月1日的12个月中,中国在10项衡量指标中有9个领域改革举措获世行认可,其中8项指标排名上升,最终推动总排名跻身全球前40。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世行报告中,中国排名从上年度第78位一下子跃升32个名次。在此基础上,今年中国排名连续“爬坡”表明,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并非权宜之计,而是出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远考量。【详细】
好的营商环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的一揽子问题之中,营商环境是个既火爆又核心的话题。大到投资兴业,小到办事跑腿,营商环境直接关系到每个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与满意度。好的营商环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起码来自于两个活水式的源头:一是公权力的克制与谦抑,简言之就是理得清“市场”与“市长”之间的关系;二是公共治理现代化水平,包括政务服务的优化、执法监督的落实等。【详细】
毋庸讳言,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些地方有强烈的紧迫感,从营商环境改革中要动力。也有一些地方,并没有把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政府不当干预市场现象仍较为突出。有的党员干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法治意识淡薄,认为在自己管辖的“一亩三分地”里,自己说了算。有的缺乏法律思维,导致做出的决策没有法律依据,被行政复议撤销的时有发生。可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仍须再加一把劲。【详细】
用良法善治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抓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应该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一要营造人人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学习和宣传普及,形成全社会共建一流营商环境的强大执行力;二要构建“1+N”法规政策体系,条例涉及面广,与现行的众多法规文件密切相关,有必要加快配套制度“立改废释”,对相关法律文件进行修改完善,确保与条例相一致;三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条例出台为新的起点,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详细】
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必须用良法善治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蓬勃发展厚植土壤,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详细】
微言大义:
@做我氟西汀:其实营商环境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寂寞的烟:以前西方对我们有偏见,事实证明努力就会得到全世界的认同,希望中国越来越好。
@鷥念紜:真好,今年排名一下子上升这么多,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发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全球排名再度提升,正是我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向更优质营商环境迈进的显著证明。当然,我们仍要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没有“休止符”的系统性工程。只有继续发挥政府作用,完善相关法制建设,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全社会创新发展动能,才能营造出更为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