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平台面临考验 大众能否放心“刷脸”?

2019年09月27日 13:4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为进一步提升深圳市民乘客的地铁出行体验,深圳地铁近日在11号线试行地铁智慧客服系统。60周岁及以上老人在人脸注册成功后,可通过边门检票机进出站,免票乘坐深圳地铁。据悉,该刷脸乘车服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用户可通过人脸、指静脉等多模式组合验证实现刷脸过闸,人脸验证最快仅需0.3秒。该功能上线初期,采用了更便于老人使用的线下注册方式。今后还将逐步支持其他免费证件人群的注册。 

  “刷脸支付”需防范风险

  刷脸支付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视为一场支付方式的革命。国外的苹果公司、国内的支付宝纷纷上线刷脸支付功能,布局生物识别技术,这是人工智能进入新境界。生物识别技术有着广泛的应有前景,在个人消费、医疗、政务等诸多方面都大有可为。眼下,生物识别的商业化落地刚刚开始,一旦业态成熟,势必大幅提高消费体验与公共服务品质。【详细

  前不久,一夜爆红的“AI换脸”软件被揭露存在过度收集使用隐私信息、肖像侵权、数据泄露风险等,引发用户的集体恐慌情绪,进而导致监管介入调查,最终该APP关闭,直接的导火索就是信息安全问题。另外,还有曝光商家公开售卖“人脸数据”,数量达17万条,除了人脸位置的信息外,还有人脸的106处关键点,如眼睛、耳朵、鼻子、嘴、眉毛等的轮廓信息,数据中还能提供人物性别、表情情绪、颜值、是否戴眼镜等信息。【详细

  行业领先者要做出表率 

  不过,也要看到的是,生物识别技术蓬勃发展,但我国尚无相应的安全监管机制,“个人信息即价值”,在国内隐私环境不够清爽的背景下,人脸识别技术也会出现侵犯个人隐私的风险。譬如有人就担心不法分子可以通过伪造人脸的方式骗过人脸识别技术实施诈骗。另外,大量的用户“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信息库,与采集机构相连的组织均有可能获取用户个人信息,一旦利用不当,就可能对个人权益造成侵害。

  长远来看,随着AI、图像处理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与生物识别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刷脸支付很可能会如支付码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最终沉淀成一种现代消费习惯。但也正因如此,更需要相关企业、监管部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防止生物识别技术跑偏。在此方面,行业领先者做怎样的表率,尤为重要。【详细

  风头正劲的刷脸支付并非完美无缺,一个亟待重视并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保证用户支付隐私信息的安全性。其实除了刷脸支付,包括指纹支付在内的一系列非明文密码支付方式均被统称为生物支付方式。通过生物支付,用户不必再记忆繁琐的密码,并且个体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安全系数更高。不过,也正是由于生物信息的重要性,当支付平台大量收集用户的长相、指纹等重要信息后,这些隐私信息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成为了用户的隐忧。一旦信息泄露并被不法分子利用,用户的损失可能难以挽回。这并不是杞人忧天式的担心,根据此前的报道,已经发生过多起科技巨头侵犯用户隐私而被调查的事件,并且美国已有多个城市规定不允许在公共场所使用面部识别相关技术。【详细

  “科技向善”应秉承初心  

  监管部门有必要高度警惕“刷脸支付”技术应用的衍生问题。毕竟人脸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涉及面广、影响程度深,一旦发生泄密、盗刷等事件,会造成难以想象的损失。因此,监管部门需尽快组织技术专家,对人脸识别、AI换脸、刷脸支付等技术深入研讨,建立信息安全“防火墙”,出台人脸数据信息采集的合理范围,数据保管、使用的规范性,制定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预判、严惩机制,引导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保障技术的良性发展,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安全。【详细

  当前刷脸支付等生物识别方式正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生物识别等技术可能将延伸至更多领域,例如帮助完善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诸多方面的服务,是一项对大众而言利好明显的技术。因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如何秉承“科技向善”的初心,解决包括保护用户隐私安全在内的一系列痛点和担忧,是各方均需要正视并重视的问题。【详细

  微言大义: 

  @山微距:会成为一种模式,但不能取代扫码。

  @西瓜炊炊:刷脸是不是还没扫码快?

  @龙岩麦子:颜值太高无法支付。

  @love睿宝:不刷脸,没有安全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作为更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刷脸”支付相比于以往二维码等支付方式承载了更多隐私信息,支付平台也因此面临着比以往更为严格的考验——即对于用户隐私安全的保护问题。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除了需要监管部门的有效引导,还需相关企业主动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尽快建立各类风险补偿机制,完善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让大众放心“刷脸”。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支付平台面临考验 大众能否放心“刷脸”?

2019-09-27 13:4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