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诗和远方”不能以透支生态环境为代价

2019年07月24日 15:2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年来,重庆成了众多追求“诗和远方”旅客的打卡圣地,使得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民宿行业更是呈井喷式发展。与此同时,原本在城区较为流行的民宿,也逐渐向乡村和风景区发展。但在乡村和风景区的闲置资源得以盘活的同时,部分民宿违规侵占林地,超高、超面积违建,透支生态环境等问题也日渐突出。(7月22日《工人日报》)

  过度开发的民宿让“诗和远方”变了味

  作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的升级版,民宿旅游是在我国旅游业整体升级态势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尤其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积极发展客栈民宿,以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等政策措施之后,各地不断发力,民宿旅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详细

  不过,部分民宿在追求“诗和远方”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存在过度追求奢华、过度制造风景甚至毁林造房、乱扔垃圾等破坏生态环境、侵占“青山绿水”的恶劣行为。这些民宿都开设在乡村和风景区,占据景色宜人的地利,打出“依山而建、天然氧吧、鸟瞰城市、休闲胜地”等广告语,吸引了众多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但这些寄生在林地的民宿除了价格奇高之外,还破坏了当地环境,让“诗和远方”变了味。【详细

  民宿不是任性发展的“世外桃源”

  然而也不得不说的是,在这些大发展、快发展的背后,却也同时伴随着不少地方民宿旅游发展的无序野蛮生长和乱象等。比如一些乡村和景区民宿旅游缺少民族元素、文化底蕴、民间特色,“千宿一面”、价格秩序混乱等倾向明显。而其中最为突出和严重的,就是由于地方缺少必要的规划和管理,一些地方民宿在发展中偏离绿色底线,屡踩踏生态红线,陷入用牺牲生态换旅游、抛弃绿色换发展的背拗境地。次报道的山城重庆,无疑就是这一典型,亟需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了解民俗旅游的都知道,民俗旅游尤其是乡村和林地景区民宿,其之所以存在的非常重要元素就是农村、林地景区的自然生态、绿色环境等原生态。然而,时下不少民俗旅游动辄毁林造屋、破坏林地环境,或者生硬把一些原生态东西去掉,嫁接一些现代大都市的东西,使得民俗旅游的内涵和元素逐渐丧失,失去本应有的气息。【详细

  民宿与自然资源当然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关系。不过,有两个前提是肯定的:一则,资本野蛮生长的天性,在哪个行业都是如此。一个产业跑得过快,僭越底线与法纪的冲动就有多强。二则,民宿依山傍水、扎根村落,往往“天高皇帝远”,若是最基层的土地监管等部门没有这种警觉,最终怕就像秦岭里的“院子”一样成了明晃晃的妖异风光。眼下,生态环保的红线越绷越紧,民宿自然不是法外之地、不是任性发展的“世外桃源”。值得一说的是,《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正在程序审议并公开征求意见中,面对民宿这样的存在,恐怕也不能袖手旁观。【详细】  

  民宿发展绝不能破坏“青山绿水”

  目前,我国民宿处于野蛮发展状态,各地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形成地方品牌和特色,又面临监管缺失的困境,民宿业乱象频出,消费纠纷时有发生。显然,基于促进民宿业健康有序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考虑,有必要出台全国性民宿管理法规,明确民宿建设和经营的相关标准,划定生态环境保护的红线,严禁民宿违法侵占“青山绿水”、破坏生态环境。须知,民宿是旅游产业链的一环,其定位是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在追求“诗和远方”的时候,也要注重社会效益,绝对不能破坏“青山绿水”,否则就会得不偿失。【详细

  可以说,民宿旅游踩踏生态红线,破坏的不仅是民宿、景区环境,降低了游客的旅游品质和体验,伤害的更是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根基,对地方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一种巨大伤害。为此,有关部门应及时制定行业规范,加强民宿旅游行业监督执法等,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详细

  微言大义: 

  @苏懿谅谅谅:以牺牲生态环境为自己营生牟利,实在是“暴利”。

  @努力使自己微笑:资本的天性而已。

  @老吕飞刀:类似的事情还少吗?没人管,就不改;事后管,仅仅罚点款就完了,反正生态环境已经破坏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部分乡村和景区民宿,为了追求不同于城市的独特景观,存在着过度开发等问题,不仅没有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反而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者。旅游行业发展的基础在于生态环境,民宿旅游想要打造“诗和远方”,就不能以透支生态环境为代价。当前,民宿行业应认真思考如何制定可持续的行业规范,以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