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春运”:不一样的回家过年,同样的团圆期盼

2019年01月18日 14:1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2019年春节越来越近,因返乡火车票“一票难求”及机票太贵,今年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幅增加,到大城市“团圆”成新春节时尚。(1月16日新华网)

  “反向春运”凸显“正向”意义 

  提到“春运”,在国人的习惯认知里就是节前集中回乡、节后扎堆返城的人口“大迁徙”,而“一票难求”、“黄牛倒票”则是众多乘车者年复一年的疲累与焦虑。令人可喜的是,随着近年来“反向春运”的风生水起,这种春运一边倒的“单向流动”格局正在被悄悄打破,同时也为人们的孝亲敬老和举家团圆提供了又一种地点与方式的选择,其“正向”意义值得关注。【详细

  “反向春运”应该算是新鲜出炉的热词,相比“曲线回家”、变更到站的回乡方式,“反向春运”是因返乡车票的“一票难求”,叠加机票正反向票价之间的数倍差距,更多的民众在春节期间不再执念着回乡探亲,而是直接将家乡的父母子女接到大城市来团圆相聚。【详细

  “反向春运”有理由成为过年新常态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反向春运”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选择。众所周知,想要在春节期间成功买到返乡的火车票、机票,难度不小。这还不算,票价的昂贵也让人备感压力。回家的代价,真有点沉重。而“反向春运”航线机票价格堪称“白菜价”,最低仅1.2折,且票源充足。

  何况,就算不考虑经济因素,刷票、排队,也将消耗上班族不少精力。假期额度并不那么充足,把大量时间耗费在漫漫长路上,是否值当?这也是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说,老家的父母和孩子可能在时间的安排上相对自由,“逆潮流”而动,也可为在大城市工作的上班族省去旅途中的诸多烦恼。如此看来,“反向春运”确实具有一定正向意义。【详细

  就交通运输的特性而言,南来北往、满载而归应该是其运力均衡配置和利益最大化的理想境界。而在“单向流动”的春运格局下,去时可谓人满为患地拥挤不堪,返程却是客源寥寥的冷冷清清,这显然是对运力资源的一种浪费,其负面效应就是出行者遭罪、运输者蒙受损失。而交通部门对“反向春运”机票车票的打折优惠,就是其对乘客积极填补这种运力空档的一种经济引领。假如“反向春运”成为国人的过年常态,受益的不只是铁路、航空部门,更可不同程度地提升乘车者出行舒适度。【详细

  “春运”新潮流期待社会再进步

  当然,应当注意的是,“反向春运”对城市而言也是一个提醒。正如媒体报道,今年“反向春运”现象凸显,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是十大热门目的地——能否承接住、承接好,这是一个考验。比如在服务上,不妨精心准备更多文化大餐,发放各类旅游“礼包”,提升群众的体验。此外,人多了,这对城市有序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要切实维护好市场秩序,强化应急协调联动,切实做好节日期间各项服务保障工作,让“反向春运”的客流不虚此行。【详细

  值得注意的是,“反向春运”的闪亮登场还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城市仍然占有毋庸置疑的优势地位。正因如此,通过努力争取早日消除城乡差异,打破各种壁垒,依然是从整个国家到个体层面未来一段时间的奋斗目标。或许到那时,春运也就不会再有正向、反向之分。【详细

  微言大义: 

  @哥们儿:管它反不反,我就是要回家。今天上午考完试了就能放假回家了,开心!

  @财神姐:这种过春节方式挺好的,要不然七大姑八大姨挤在一起过年,真的心累。

  @石青如歌:团团圆圆,过年回家。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春运在变,但中国人对团圆的期盼不会变。越来越多的在外务工人员选择“反向春运”“反向团圆”,考验着其所在地的生活环境质量、基础设施水平以及以及其他方面的承载能力,当然,这对于较为发达的城市并非巨大挑战。我们应当看到,与其在“正向”“反向”上争执,不如着眼于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让过年时选择的不再是“正向反向”,而是“家的方向”。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