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的“洋地名”是一面镜子

2018年08月31日 13: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当前,承载着中国地域文化、城市文化的地名不断遭受洋风侵袭,“曼哈顿”“威尼斯”“夏威夷”“耶鲁”“爱丁堡”等欧美地名纷纷落户中国。在网络地图平台上搜索,各地地名、道路、机构名中,含有“曼哈顿”字样的达千余处,含有“巴黎”等字样的更多。在中部某城市,巴黎苑、巴黎春天、巴黎豪庭三个楼盘同时出现。

  洋地名泛滥,搞不清楚何处是故乡

  对于洋地名泛滥现象,网上嘲讽的段子不少。比如有段子说,早上在“威尼斯”起床,中午到“维也纳”办事,晚上在“曼哈顿”吃饭逛街,不出城也能“周游世界”。或者在纽约路招一辆出租车去“卡迪亚”小区,在“地中海公园”漫步,很多城市足不出户就能“欧洲一日游”了。但这究竟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洋地名泛滥,简直到了让人搞不清楚何处是故乡的地步。【详细

  地名,与人名一样洋气点,听起来顺口,本质上没有错。不过,“曼哈顿”“威尼斯”“夏威夷”“耶鲁”“爱丁堡”等欧美地名,莫名其妙地扎堆出现,再洋气的地名,也会就与狗旦、二妞、山娃等土得掉滓的人名一样走向另一个极端,不仅令人反感,而且使人犯晕。地名,只是一个符号,越是有地方色彩,越是容易让人记住,才越有味道和好的效果。【详细

  洋地名泛滥,文化迷失的不自信

  我们知道,外国地名大都是音译而来的。音译的洋地名没有汉语文化的内涵,除了音韵方面有西方的意味,与我国的地方或文化没什么牵连。热衷取洋地名,是对西洋文化的莫名错爱和对我国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正如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的孩子,起个“蒙娜丽莎”的名字一样,容易让人笑话,被人评价起名者没文化。【详细

  地名并非一个枯燥的名称,而是代表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刻度,存在历史、文化、社会、民族等多方面的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具体在地名上,也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详细

  洋地名泛滥,挥之不去的“阿Q思维”

  找其病根,大约是鲁迅先生早已经批判过的阿Q老犯同样的毛病,那就是“祖上阔过”。不过国人中的某些人以及某些群体,将洋人“祖上阔过”的东西也可以拿来当作自己“现在也不赖”的亮点来加以炫耀。在他们看来,不仅外国的月亮比中华的圆,而且,外国人祖上的月亮,也当然比华夏历史上的月亮要圆。中国盛产阿Q,鲁迅笔下有,当下亦不乏其人,反观外国人则鲜见此举。【详细

  地名从来不是空荡荡的概念,它和当地气候风俗、经济文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让人们有了身份认同,当我们问起“你是哪里人”,不仅是在询问地域籍贯,更是询问一种情感归属。现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强,地域归属感看似削弱了,然而对家乡有认同感的人,依然会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籍贯。这正是文化基因的力量。【详细

  微言大义:

  @dian商:地名命名是否符合规范及地方特点、文化,最终应由相关部门决定。

  @姗aa:地名并非一个枯燥的名称,而是代表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刻度,存在历史、文化、社会、民族等多方面的意义。

  @琳小姐:一些开发商滥用洋地名,实则是缺乏文化自信,价值观混乱的表现。

  @青叶:洋地名入侵,看起来很“潮”,实则东施效颦,经不起推敲。

  @森-酱:依法禁洋名,须令行禁止。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记得有一年春晚,陈佩斯与朱时茂演的小品《王爷与邮差》,装傻的邮差在“万国运动会”上跑了第一名,却没有那些跑在后面的洋人道歉,在自认为聪明的王爷担忧如何向老佛爷交代之时,却听到了现场"洋大人们"的欢呼。其实,挺直了腰板当人,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起名字起如此,工作生活亦如此。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