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无助于减少贸易逆差

2018年08月30日 09: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是由两国的经济结构差异和比较优势差异决定的,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加征关税徒劳无益。

   虽是8月夏休期,但美国政府召开的拟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听证会,却有300多名行业和公司代表从各地赶来参加。记者在现场旁听,他们绝大多数在发言中都呼吁不要加征关税,因为美国自己的消费者和企业会由此受到严重冲击。食品、家具家电、电脑、自行车、服饰、箱包……拟加征关税的清单上,衣食住行一应俱全,因此要“吐槽”政府的美国人很多。有媒体在报道时甚至用了这样的字句——“美企警告:下一轮对华加征关税将让美国人损失惨重,从摇篮到坟墓,无一幸免”。(828日新华网)

  美国总统特朗普以贸易赤字为借口,努力证明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必要性。然而,这次听证会上各行业代表的“吐槽”也许能让特朗普明白,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是由两国的经济结构差异和比较优势差异决定的,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加征关税徒劳无益。

  美国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性可能超过了特朗普的想象。生产行车记录仪的某公司副总裁说,公司难以将供应链转移出中国,因为很难找到工人水平和技术能力相当的新选择,更不要说回到美国。

  这番话的含义是,中国制造不仅有劳动力比较优势,还有相当的技术优势。而这个技术优势是中国在加工制造环节几十年精耕细作的结果,他国无可替代。这也是听证会上,“中国制造”广受美国业界好评的重要原因。

  诚然,某些国家也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但技术能力却不足以使其产品对“中国制造”形成替代。加上中国制造业的细致分工以及良好基础设施所促成的高效协作,中国已成为美国在加工制造环节极佳的合作方。比如,美国某旅行包生产商说,曾和东南亚国家工厂接触,也曾尝试在美国生产,但后来发现还是和中国厂商合作“性价比最高”。

  在听证会上,“产品质量好”“制造工艺成熟”成为代表们评价“中国制造”的常用词。对美国来说,“中国制造”的无可替代性,是特朗普必须正视并承认的现实。否则,仅仅从贸易赤字大小妄下结论,很容易形成误判。美国对“中国制造”的高度依赖决定了,试图用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方式减少贸易逆差,注定是徒劳的。

  考虑到税负转嫁,特朗普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不但无助于缩小贸易赤字,反而会抬升美国企业成本,推高美国国内消费品价格,加重美国消费者负担。诚如美国零售业领导协会副主席所言,新的加税措施一旦实施,从中国大量进口的日常消费品就要涨价,美国很多普通家庭的支出就会增加,一些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更会陷入窘境。特朗普可能没有想到,自己射出的“子弹”打中的却是自己的国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理性认识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

     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几点思考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