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不能只是数量多,还要有质量方面的提升。让更多小微企业真正活下来、发展好,才能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根据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将小型微利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5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0万元(含10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7月13日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国家针对小微企业发展,出台了诸多支持政策,早期的如“非公36条”,近日的如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从货币政策、监管考核、内部管理、财税激励、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23条具体措施。这次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印发的通知,延续了近年来国家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并加大了扶持力度。
小微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以及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有2000多万的小微企业法人、 6000多万的个体工商户,他们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因此,我们需要长期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经济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任何企业都会经历创业、发展,甚至倒闭,真正的百年老店实属凤毛麟角。因此,社会既需要精心呵护百年老店,也需要扶持新兴事物。只有小微企业更多,经济的后劲和活力才能更强。
目前来说,虽然我国的小微企业发展得到了很多政策支持,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强烈竞争压力以及从事小微企业人员的素质、投资决策等因素,导致我国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并不强。据相关统计显示,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8年左右,日本为12年左右,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3年左右。所以,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不能只是数量多,还要有质量方面的提升。让更多小微企业真正活下来、发展好,才能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小微企业融资难并非无解 还需多层面共同发力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还须“几家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