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控费”是道多选题 改革仍在路上

2018年06月07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医疗控费”事涉多方,是道多选题,只有做到应选尽选,才能保证“答案”准确,“疗效”可观

  作为2018年医改关键词,“医疗控费”力度不断加强。记者获悉,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已于4月底总结评估完毕并进入整改阶段,按病种付费正在全国范围内扩围,药品耗材购销“两票制”方案密集落地。向药品耗材大规模“开刀”也成为发力点,不少地方提出“历史采购最低价”甚至“全国最低价”。(66日《经济参考报》) 

  “医疗控费”关乎国计民生,因而备受各方关切。去年底,多地传出公立医院“严控医疗费、停用部分耗材”的消息,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国家卫健委有关专家表示,药价虚高、耗材价格虚高是导致“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求医院在保证医疗质量的情况下主动控费,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并表示“突击控费”只是少数地方的个别医院所为,并非普遍现象。 

  无论如何,今年“医疗控费”力度不断加强,许多“硬骨头”被啃下或正在被啃下,尤其向药品耗材大规模“开刀”也成为发力点。这不仅回应了社会关切,而且可望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给百姓带来新的获得感、幸福感。 

  需要指出的是,“医疗控费”事涉多方,是道复杂综合的多选题。就此而言,仅有上述几项“答案”恐怕还不够。改革在路上,百姓有不少期待。因此仍需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措施,对症下药,让“看病贵”进一步得以解决。 

  首先,医疗控费的关键在医保,需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着力。开源方面要按收入水平划分档次来交保费,节流方面则要将疗效不明的“万能药”从医保药品名单目录中剔除。此外,还要推行更加完善的支付方式,在价格方面设置合理的调节机制。换言之,医疗控费要综合考虑,不能一刀切,不是价钱越低越好,利润过低也会影响创新动力。 

  其次,从医院方面看,需要更加精准的测算,医保控费才能进行有效的操作。医院的控费重点要放在平时,要在医保机构指导和监督下,将控费目标科学分解调节,避免“突击控费”,误伤无辜。 

  第三,进一步优化医保基金收支环境。要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切断药品、耗材、检查项目与医生收入的关联,同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保障医务人员获得较好的薪酬待遇,遏制医院和医生的逐利动机,提高其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积极性。 

  此外,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医保支出压力将越来越大,“收少支多”或将成为常态。应当研究在适当时候划转国企收益、土地出让金等国有资本充实医保基金,以此减少医保控费压力,避免医保控费用力过度而影响基本医疗服务规模和水平。 

  总之,“医疗控费”是道多选题,只有做到应选尽选,才能保证“答案”准确、“疗效”可观。(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医疗控费,控住“不合理”

      医疗控费不应把极端措施当达标捷径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