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住户存款创下历史单月最大降幅?

2018年05月23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谭浩俊认为,居民储蓄下降是正常现象,但对其中可能隐藏的各种风险必须深入了解、密切关注、客观分析,在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调控的基础上,将金融风险降到最低,才能保障居民财产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健康发展。

  央行最新发布的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4月新增存款5352亿元,从存款结构看,当月新增存款主要来自企业部门,住户存款则大降1.32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

  若居民储蓄下降成为长期趋势,将会对经济运行造成一定影响。一方面,可能会导致投资的下降,进而拉低经济增速;另一方面,可能会提高银行贷款报价,进而提高融资成本,使居民和企业的杠杆率升高,对防范金融风险带来不利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居民储蓄下降要高度重视。首先,防止银行资金通过消费贷等进入楼市,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居民利用消费贷购买居住房或用于其他方面消费应当支持,如果被炒房者利用就得坚决禁止。

  其二,要充分利用资管新规出台的有利时机,解决银行表外业务过多的问题。银行表外业务过多,会引发居民储蓄存款的下降,同时也会使信贷资金更加远离实体经济。更为严重的是,会误导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取向,使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难度更大。为此,必须严格加以控制和约束,有序减少银行的表外业务。

  第三,严格规范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互联网金融等资管业务和投资业务。鼓励金融创新和增加直接融资比重,不是盲目扩大资管业务和提供各种投资资金,对各类资管业务必须按照资管新规加以规范和约束。

  最后,要积极引导居民消费,避免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则是非理性的行为。因此,要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和引导措施,把居民消费逐步引向健康的轨道,进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对居民储蓄下降的问题,不要过度担忧,但也不能漠不关心。居民储蓄下降是正常现象,但对其中可能隐藏的各种风险必须深入了解、密切关注、客观分析,在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调控的基础上,将金融风险降到最低,才能保障居民财产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健康发展。(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研究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谭浩俊)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储蓄与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吗?

     让政府储蓄真正流动起来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