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平台要做好有针对性的整改

2018年05月15日 11:4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周成洋认为,检验网约车发展的标准不是“流量”或“估值”,而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网约车平台必须认清问题的根源,做好有针对性的整改。

  近两年来,随着网约车新政逐步落地,网约车司机资质、牌照等要求逐渐收紧,但仍然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和监管盲区。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几起热点事件的发生, 网约车安全问题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

  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要清楚认识自己的角色,在法律框架内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

  网约车平台要遵纪守法。任何新业态都要在法律秩序的规则内运行,违反法律就等同毁掉自己发展的根基。一些互联网大型企业认为“网络无边”,觉得自己“大到不能倒”,而选择性执行规章制度,甚至以各种理由拒绝接受监管。这种做法极其幼稚,如果不能早些清楚认识自己脚下的路要怎么走,那么这些企业恐怕将无路可走。

  网约车平台要增强监管能力。网约车平台的出现是一个发展创新的过程,网约车在服务广大消费者的时候,让人们享受到了出行便利,提升了很多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对这类新业态发展需要有一定的包容度。但包容不代表纵容,无论何时,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履行监管的责任,当其带给社会的负能量不断增加的时候,也就离平台被关闭不远了。

  网约车平台要多考虑消费者的感受。厘清自身与消费者利益的关联,是企业发展之初就要明确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在发展的同时应适当让利于消费者,服务好消费者,这样消费者才会更加信赖企业。这种良性的共生关系是健康发展的基础。网约车依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发展,在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之时,更要加强对司机的管理和保障乘客的安全,不能任由某些漏洞被资质不合格的“司机”利用。如果企业的发展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终将会被市场所淘汰。

  交通出行,安全是第一位的,乘客信息安全是运营安全的重要一关。检验网约车发展的标准不是“流量”或“估值”,而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网约车平台必须认清问题的根源,做好有针对性的整改。(江西省青年联合会委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周成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让网约车“黑名单”来得更猛烈些

     网约车乱象倒逼规范化管理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