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带老人走出骗术“围猎”?

2018年02月27日 07:55   来源:北京晨报   

  老人买纪念币被骗百万,女儿:他到死没咽下那口气。春节前,多地曝出老年人被骗的消息。在保健品推销、高价售卖纪念币收藏品、“会销”、高息理财等各种骗术的“围猎”下,一些老人少则损失数千元,有的被骗光一生积蓄,负债累累。近年来,多个机构做出的调研报告显示,老年人已成为诈骗的主要受害人群。(据2月26日中新网)

  ●提醒 社会危害不容小觑

  如果说骗子的手段高明,也就不会被公之于众了。而从一些被骗老人看,年轻时代也是社会精英。说到底,出现骗术“围猎”老人,到底还是重视不够。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加之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大,一些老人,要么背后站着有钱的儿女,要么自己有着一份不菲的退休金。也是因为这样,尽管老人被骗后很是心疼,骗子的行为也十分可恶,但因为并没对老人造成致命的打击,对此很多人也就不了了之。即便是被骗老人的儿女,也并没当回事。甚至为了不让老人为此伤心,还会习惯性说上几句宽慰的话。

  各类骗术纷纷“围猎”老人,就是因为社会没建立起相应的防范机制,顶多只是“友情提示”一番,导致骗子很容易接近老人,再加上老人的子女平时陪护老人比较少,导致本来缺乏与社会接触的老人,心灵更加空虚无助,自然就更容易把“骗子”当“亲人”了。

  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之前重视不足,骗子不仅由个人“发展”成为团队,一些保健品公司和收藏品公司的内部,居然还开起了诸如“如何获得老人信任”“研究老人的心理”的上岗培训课程,一旦继续听之任之,后果会是什么?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人只会越来越多,这个群体也只会越来越庞大。这也意味着,一方面,管理和服务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有必要从现在抓起,从细节抓起;另一方面,这个群体一旦出现上当受骗,关乎的已经不只是这个群体上当受骗的事,而是社会的稳定。

  一句话,当骗子都已经有组织有预谋了,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不能不拿出对策和措施,眼睁睁看着骗术“围猎”老人成为老人之痛之后成为家庭和社会之痛。

  贺成

  ●观察 “围猎”老人的

  何止是专业骗子

  大学新生徐玉玉之死,唤醒了电信诈骗之监管警觉,而更多被骗死的老人,似乎在技术层面,并未引起公共治理的太多“兴趣”。有人说贪心使然,被骗活该,但贪心只是过,欺诈才是罪。

  老人阅尽世事、貌似不该成为花式骗局的“围猎”对象。不怪老人“道行浅”,只怨骗子“套路深”。如果说哭爹喊妈对空巢老人或寡居老人是“情感迷雾”,那么,以下司空见惯又几无改变的现象简直可谓为“围猎”老人行为为虎作伥:比如正规广播电视中的非法“保健广告”,连篇累牍地轰炸,演技满满的宣传,又比如各级各地的涉老群众组织,不仅不能主动站出来厘定是非、反倒接受保健品不法企业赞助,为其站台背书,再比如各种健康管理等,正经宣传不到位,反而给了骗子拿过来做文章的机会……长此以往,就如温水煮青蛙般,再是高智高知老人,也难逃骗术之网。

  社会防范之力阙如,结果就是“老人太多、骗子不够”。最简单的一个问题是:那些游走在合法与违法边缘的保健品营销之路,区区一个定性问题,地方工商等市场监管部门怎能对他们常年没辙?

  骗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骄纵失语、放任自流,有钱有闲的老人自然成了最肥美的“猎物”。等着东窗事发、等着检举起诉,老人的维权意识和维权成本显然又成了掣肘。如果说得直白一些:骗子的道术是社会搭台子的。“围猎”老人的,何止是几个看得见的骗子?因此,解决骗老人的难题,恐怕真是个系统工程。

  邓海建

  ●建议 执法部门该出手

  老年人被骗,见怪不怪。从老年人的角度来看,一般都有一点积蓄,自身接受社会信息少、防骗意识低,加之精神空虚寂寞很可能让一些不法人员钻了空子。从骗子的角度来讲,抓住老年人的一些心理特点,比如孤独、爱占小便宜、想长寿的心理,大打亲情牌,通过洗脑,发点小福利,取得老年人的信任。老年人受骗确实让人防不胜防。

  一方面,一些老年人被骗损失惨重,例子不胜枚举;另一方面,一些老年人还在积极参与一些明显带有欺诈行为的活动,进而继续被骗着。实际上,一些针对老人的欺诈行为已经有公开化的倾向。在一些城镇的大街小巷,一些打着所谓的“义诊”、“免费体验”、“养生保健”、“产品直销”、“高息理财”等旗号的欺诈活动,时常道貌岸然地走入街道和社区,把大批的老年人聚焦在身边,通过洗脑,进而精神绑架,让他们最后自觉地掏出钱来。

  对于类似的欺诈行为,执法部门确实不好定性,到底是骗,还是老人们自愿,有时说不清楚;从老人的角度来看,有的虽然被骗,还执迷不悟。有的即使知道自己被骗了,也自认破财免灾。还有的生怕子女发现后埋怨,还帮助骗子隐瞒。所以,一些骗子骗老人也从不隐讳。

  我们已经进入了老年化社会,老年人是一个弱势的群体,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老年人被骗,可能引发社会问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于这些针对老年人的欺诈行为,我们不能听之任之。一是要建立专门的老年人维权机构。针对老年群体的特殊性,要建立专门的老年人维权机构,畅通维权渠道,方便老年人的投诉和维权。二是加大专门针对老年人行骗的打击力度。工商、公安等部门,应当加大巡查力度,对于一些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活动进行监督。一旦发现有欺诈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和取缔。三是建立老年人协会,加强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骗教育,增加防范意识,减少被骗现象的发生。

  胡海军

  ●反思 需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如今针对老年人的经济犯罪和诈骗,作案方式趋于职业化。涉案公司从过去的小作坊、路边店发展到进高级写字楼注册公司。这类公司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严密、齐全,从而导致老年人辨别难度加大,深陷各种圈套,让他们身体和经济遭受双重打击。

  老人成受骗的重灾区令人反思。骗术“围猎”老人之所以能得逞,与老龄化社会特质分不开,那就是老人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和少子化。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陈绍建说,老人最怕的是寂寞和无用感,他们同样也需要实现自我价值,也正因为子女不明白如何安排父母退休后的生活,才给骗子钻了空子。从心理学上,老人首先需要归属感。当这种被关怀的需要在家人那里没有得到满足时,诈骗骗术的“温柔以待”就起了作用。 甜言蜜语的诈骗者很容易乘虚而入,博得老人的好感,不惜用大半辈子省吃俭用的积蓄去买一堆堆没什么用的废品。作为儿女,应该多关心老人,多给老人打打“预防针”,增强老年人的防骗意识也是家庭的平安工程。

  要把老人从受骗的重灾区解脱出来,需要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防骗的社会教育不可或缺。针对电话诈骗以及保健品推销以及投资赚钱的各类骗术,公安机关和街道办以及社区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宣传手段的广泛宣传,提高防骗特别是老年人防骗知晓率,此类悲剧才会减少。同时有关部门应针对这一现象,予以高度重视,从重从快严厉打击这类诈骗犯罪,从源头上彻底铲除诈骗犯罪的滋生土壤。汪代华

  ●三言两语

  现在的老人一般都衣食无忧,也不缺“买买买”的实力。现在老人们普遍缺少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温暖。

  ——关度

  要让老人从骗术“围猎”中解脱出来,子女对老人就要多一点关心体贴和亲情慰藉。

  ——钱夙伟

  对于晚年,并不只是有了物质生活就可以“安度”。老人最害怕的,就是晚年生活的孤独。应该看到,正是孤独,让许多老人不惜到销售员那里去“买”“陪陪自己”,聊解寂寞之苦,而这无疑是社会之痛。

  ——王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孝事亲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孝并不只是让老人有优裕的物质生活,还包括丰富的精神生活,减少老人的孤独感。

  ——朱虹

  老人成被骗重灾区,这需要全社会合力解题。

  ——黄泰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