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被学校强迫实习 “传道授业”也应知有所不为

2018年01月26日 10:2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据报道,“被学校强迫实习了一星期,不止一次有了想死的念头。”在微博上,山东聊城大学学生写下一封“求助信”。这位学生透露,学校要求数百名大三同学,寒假期间到昆山康佳电子有限公司、苏州佳世达科技有限公司实习。(1月23日 央广网)

  大学实习生不是廉价劳动力 

  高校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以实习的名义,不顾在校学生的意愿,采取实习与毕业证、学位证挂钩的办法,逼迫学生就范,强迫学生实习,把学生“卖”给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厂流水线当廉价劳动力。这种让在校学生实习变味的事情,在近年其实已经发生过很多起。【详细

  一份合格的实习,能够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技能,既能帮助学生提早准备面向职场的身份转变,也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但实习生不是“学生工”,更不是廉价劳动力,越出边界,性质就变了。在流水线上“拧螺丝”,在车间里“装箱子”,假扮民工迎接视察,冒充特警参与强拆……强度大、待遇低,有的具有很高风险,有的甚至涉嫌违法。可以说,这样的实习已经超出了教学与生产的边界,不再是“我要成长”的主动选择,而变成了“不能毕业”的被动要挟,让实习生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详细

  大学生实习岂能成高校捞钱项目?

  从表面上看,“学生工”满足了在校生的实习需求,完成了学校的教学任务,疏解了企业的用人荒,似乎实现了学校办学、企业经营和地方发展的多赢。但实际上,把实习生等同于廉价劳动力,不仅违背了实习的初衷,更损害了学生的正当权益。而以往的案例也常常让人反思,“校企结合”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巨大利益链?一份调查显示,一些学校以每人近万元的价格将学生“卖”向市场,并从中牟利,而企业也能以“实习”的名义,以更低的工资使用劳动力。如果学校从教书育人的场所变成“实习套利”的中介,企业也对学生的正当权益视若不见,那么庞大的实习生群体就成为这场“利益合谋”的最大受害者。【详细

  虽然有关方面强调,“绝无强制,一律以自愿为基础”,但“不去实习就不发毕业证”的要求,让很多学生感到这种自愿成了“变相强制”。这些现象的共同点是,名义上是实习,实则通过与劳务中介签协议,把学生“卖”给工厂流水线当工人。因为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不少学生不愿意,但有的学校却以不发毕业证为“威胁”,导致学生敢怒不敢言。从本质上看,这些学校已经将实习课程变为捞钱项目。【详细

  以实习为名义的利益链该严查

  实习变成廉价打工事件却屡禁不止,究其根源,还在于学校违规安排学生实习的违法成本太低。按照以往情况来看,学校违规组织学生实习基本上是终止学生实习和一纸通报了之,并不会对学校及其负责人进行问责。学校违规组织学生实习,只要不曝光、不揭发,那么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即便被曝光、被揭发,也不必付出任何的代价,这属于一本万利的生意,包赚不赔。  

  要保障在校学生实习的合法权益,杜绝学生实习沦为廉价打工事件的发生,首先,必须完善普通高校组织学生实习的管理规定,让普通高校学生实习有法可依。其次,对于违规组织学生实习的学校,必须严厉追责,提高其违法成本。高校及其负责人在学生实习中获得好处的,应当直接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向高校及其负责人提供好处的实习单位,应当以行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详细

  微言大义: 

  @那年追逐的梦:说得好!实习生不是廉价劳动力,更不是免费劳动力!

  @双鱼座的云朵:学生应该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word饭呢:学生越发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了。

  @素手寄远道:我们就不用实习,特别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追求学术自由、追求思想独立,是大学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传道受业的地方不专注于教书育人,而总想着利用学生实习来变相牟利,这样的高校实在是名不副实。高校应该做的,是在学生实习时给予充分自由的选择,同时在实习的方向和内容上适当把关,尽到教育引导的职责。只有让教育回归其本质,才是高校本来的模样。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