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医疗耗材暴利乱象 治标更要治本

2018年01月03日 15:4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2017年底,一场停用医用手术耗材的风波袭来,尽管相关部门纷纷辟谣,否认有相关的行政指令,但一些医院选择病人、停止了与一些耗材相关的手术却真实发生了。如媒体报道中,山东的一位中晚期结肠癌患者,医院拒绝了她腹腔镜手术的要求,选择了传统的开腹手术,术后增加了很多不适。  

  医院年底“突击控费”暴露监管积弊

  年底岁末,多地公立医院被传医用手术耗材被限用,影响到了患者治疗。虽然治理医疗耗材滥用,减轻患者负担,减少医保支出,不乏良好初衷,但是影响了医疗秩序,显然不是善治之举。事实上,医疗耗材滥用,价格高是治理的重点,但并不是说所有价格高的都可以视为不合理而一刀切,毕竟医疗耗材的选用,与医疗技术与服务密切相关。【详细

  财政预算部门年终“突击花钱”不新鲜,医院年底“突击控费”还是头一次听说。那么,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稀奇”呢?有网民认为此举源于2017年底的“突击政策”,是为了控制药占比和耗占比的降费指标,从而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破解“看病贵”的问题。据专家介绍,药价虚高、耗材价格虚高是“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控制药占比和耗占比成为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有关部门两年多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这样看来,为了年终考核时让上级检查组看到一个“漂亮的数字”,年底医院“突击控费”,这暴露了数字化监管的积弊,凸显考核机制和方案本身很不科学,平时对医院和医生监控乏力,甚至不闻不问,任其自然,到了年终检查的时候只看一看“控费数字”。于是医院平时并不在乎给患者开多少药,用多少耗材,到了年底“突击控费”,同样过关。结果,“数字”好看了,“看病贵”并没有缓解,也起不到控制“药占比”“耗占比”的初始功效。【详细

  医用耗材有暴利,光医保控费可不够

  医院与医生理当靠技术吃饭,而不是通过检查、药品、医疗耗材赚钱。如果这个关系不理顺,过度检查、大处方、偏爱用昂贵的医疗耗材就难以避免,更会影响医疗的严谨性与专业判断。

  去年,北京全面实施医事服务费,提高医护人员的诊疗费,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同时取消医院药品加成,降低CT、核磁等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就是希望改变以药品、检查等养医。一些医院对此有微词,是质疑医事服务费未必能够“弥补降费”。医院有这种想法并非不可理解,但让医院和医生回归以医术立足的本位,大方向是正确的。只是,这项工作进行得还不彻底。就北京的医院而言,医学检查和医疗耗材仍是盈利点。许多其他地区的医院更没摆脱靠药品、检查、耗材赚钱的格局。

  在此情况下,管理者要控制医疗费增速,要压缩耗材在医疗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医院难免会想对策,使一些患者无法获得“该怎么治就怎么治”。简言之,医院与医生应当获得合理收入,但“合理”如何界定,该以怎样的途径获得,是管理者无法回避的问题。另一方面,既然知道某些医疗耗材(如心脏支架、种植假牙等)蕴含暴利,医疗管理部门就该出手整治,或通过谈判议价、集中采购降低医保压力和患者负担。只有使医院与医生的收入构成合理有序,有效破解医疗暴利,才能促进医疗与医保的良性循环,缓解群众看病贵的焦虑。详细

  重构医疗生态不能止于某个点

  国务院早在2015年就提出,到2017年,公立医院耗占比(耗材在医疗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要控制在20%以下。而国家卫计委也明确,2017年的医疗费用平均增速控制在10%以下。可是在实际执行中,却没有找到特别有效的方法来实现相关目标,于是个别部门只好在年底考核前硬性摊派指标,医院对于这样的强行摊派,自然有苦难言,消极执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停止影响指标的医疗业务,面对患者的质疑,便推脱为上面规定。有人据此批评上面的规定不合理,并将原因归结为医保的入不敷出。其实,这不是问题的本质,因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不只是医保部门的责任,也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医院的效益整体与医疗消费正相关,医疗机构存在拉高医疗消费的利益驱动。一些不合理的医疗手段被滥用,不但浪费医疗资源,还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详细

  医疗耗材滥用和价格虚高,治理的重点其实在医院之外,通过市场的手段、改革的手段,以问题为导向实施精准治理。首先,应严控耗材价格虚高,有必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如类似于药品谈判制度,有序扩大医保报销耗材目录,挤掉耗材供应中的水分,斩断利益链条。其次,应建立医疗耗材使用的技术规程,细化各类医疗对耗材选用的范畴、目录及判定标准,合理限制医疗对耗材选用的权利。第三,在防范与控制上应推进医政与医保的联动,加强对医院医疗过程中耗材使用的日常监督,而不能通过“控费”一控了之,真正管细管实。此外,须持续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方面,在给医院不当收入做“减法”的同时,必要的补血要跟上,如像药品一样,耗材亦实行“零差价”,公共财政应当给予适应补贴,并与耗材控制的实效挂钩,手术技术服务价格也应有所增长。总之,只有通过利益重构,才可能为营造健康的医疗生态创造条件。【详细

  微言大义: 

  @命理工作室:这东西即使贵,可真真是救命的。买个贵的,医生也高兴,用个心安吧。

  @侯夫子1988:很正常啊,加上医生的技术,还有医院的设备、护士的护理,要不就便宜把支架卖给你,你自己回去装呗!

  @赵花一:医用耗材和药品暴利不是新鲜的话题了,希望国家规范其价格的同时适当提升医术费用,将医生的重点放在医术上,通过自身的技术获取对等的价值。

  @Jiyeon_Julian:综合得出结论,年底不能生大病。

  @阿兰啊18:这个我觉得是这样,贵的和便宜的器材都应该可以做手术,可是用便宜的,病人遭罪肯定多一点,这是没办法的,同样的医术,用的器材好点,病人也能少吃苦。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通过停用部分医用耗材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是一个切入点,不过,要想减轻患者与医保基金的负担,不能仅靠停用部分医用耗材,还要规范医疗服务及收费。毕竟,停用部分医用耗材等行为,看似控制了医疗成本,但是一旦触及医院及耗材企业的长期利益,综合医疗费用还是无法消减,而最终为其买单的依然是患者。因此,探索出一项医疗费用改革的长效机制,才是治理“医疗耗材”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良方”。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