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十九大】城乡居民部分群体增收难题亟待破解

2017年12月17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破解城乡居民部分群体增收难题,不仅事关这部分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而且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局。唯有不为难题遮望眼,多措并举求破解,才能顺应新时代要求,化解新矛盾,从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我们来说,这也是当前比较具体、务实的奋斗目标。

  记者近期在多地走访了解到,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维持较快增长,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来源日趋多元。但当前城乡居民持续增收也面临新挑战,部分群体增收难度加大。(1214日《经济参考报》)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自2012年以来,年均实际增长7.4%。未来四年,只要全国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在5.3%以上,到2020年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就可实现。同时,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拓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空间,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就业形势稳中有进,农民工人数和工资水平持续增长,拉动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在工资性收入持续提高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这些无疑都是可喜的一面。

  但是,相比城镇居民收入呈现出收入维持较快增长、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来源日趋多元等亮点,当前城乡居民持续增收也面临新挑战,部分群体增收难度加大。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行业去产能压力较大,影响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增长。二是农民工收入增长日趋放缓,向技术密集型部门转移就业能力不足,就业稳定性不高。三是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尤其是一些主要粮食作物价格下跌,制约了农业经营净收入稳定增长。同时,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较弱,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农业出现减收。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确定了明确的目标,部署了切实可行的战略,提出了扎实有力的措施。在此背景下,面对城乡居民部分群体的增收难题,亟待有关各方协同出手,针对有关群体的特点,对症下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破解。笔者认为,主要应在以下几点发力。

  一是推进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平台建设,落实就业创业服务补贴、孵化补贴等政策,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农民从事电商创业,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农场存量建设用地等建设农场创业基地。二是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完善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援助制度,实施分类精准帮扶,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三是加强职业技能,提升就业质量。新建升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建立劳动者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四是实施家庭农场主、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培训计划,加快培养职业农民。五是国企央企要多尽点帮扶城乡居民增收的社会责任,在招工用人方面,尽量向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倾斜。

  破解城乡居民部分群体增收难题,不仅事关这部分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而且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局。唯有不为难题遮望眼,多措并举求破解,才能顺应新时代要求,不断化解新矛盾,从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我们来说,这也是当前比较具体、务实的奋斗目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十九大报告中的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加快农业提质 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