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谭浩俊认为,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市场需求庞大的优势,将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得到体现,并给国内外投资者都带来机会。中国经济稳健增长带来的“中国机会”是值得全球投资者期待的。
2017《财富》全球论坛日前在广州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开放与创新:构建经济新格局”。
《财富》全球论坛创办于1995年,每16至18个月举办一次,邀请全球跨国公司的主席、总裁、首席执行官及世界知名的政治家和经济学者参加,共同探讨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论坛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举办地都选在世界上经济最有活力的国家和地区。这一次论坛在中国广州举办,也体现了主办方对中国、对广州经济活力的肯定。
而从参会嘉宾的发言、讨论以及接受媒体采访的情况来看,“中国机会”是嘉宾们谈论最多,也是最热烈的话题之一。嘉宾们不仅谈到了中国经济、中国市场、中国发展等给全球投资者带来的机会,也谈到了中国创造、中国创新、互联网、大健康等给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带来的机会,给中国赶超先进、弯道超车带来的机会。也就是说,“中国机会”既是给外国企业和投资者的,也是给中国企业和投资者的,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球。
事实也是如此。尽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型,但是增长的步伐更加稳健,更具有可持续性。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市场需求庞大的优势,将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得到体现,并给国内外投资者都带来机会。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稳健增长带来的“中国机会”是值得全球投资者期待的。荷兰皇家飞利浦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万豪敦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对于飞利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飞利浦将中国视作第二个本土市场,持续深耕,投入了大量的创新、制造和商业资源。
很显然,围绕创新展开的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是给国内外投资者带来的最主要的机会。因为,中国正在积极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创新作为最主要的手段,贯穿于改革全局,位列新发展理念的首位。而创新在淘汰落后技术、落后产能、落后产品的同时,也必然会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提供很多新的空间。如果国内外投资者能够适应这样的变化,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会,大力推动创新,那么就能获得巨大的利益空间和发展机会。
改革是中国新一轮发展绕不开的话题,也是必须破解的难题。要知道,中国的改革,绝不只是体制那么简单,观念、思想、思维、手段、方法、运行模式等,都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国企改革为例,体制改了,观念和思维不改,理念仍然是陈旧的,那么改革同样难以达到目的。只有各个方面同步改革,才有可能让改革红利全面释放,带给国内外投资者的机会才能更多。如果不能抓住这样的机会,对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而从十九大提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来看,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无疑也将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机会。因为,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仅要解决产能过剩等方面的“长板”,更要弥补创新能力不强、地区发展不平衡、高技术产品偏少、城乡发展不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设施落后等方面的短板。殊不知,补短板的过程,就是提供机会的过程,需要补的短板越多,提供的机会也越多。这,显然也是在提供“中国机会”。
眼下,中国正在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设立了多个经济带、经济区,而在大的经济带、经济区内部,又有很多中小经济区、协作区,如城镇化示范区、特色小镇等。这些新的区域的建设,毫无疑问也会给投资者带来新的机会。一些国外企业和投资者,已经把眼光盯向了这些方面。如保尔森基金会近日就与广州市政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可持续城市解决方案、绿色金融、生态保护等领域开展合作,重点在南沙新区打造可持续城镇化示范区。
而像绿色环保、养老、大健康、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投资机会,也是国内外投资者不能不关注的重要方面,很多国外投资者已经把目光转向了这里,把投资的重点放到了中国,以更好地抓住“中国机会”,让自己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至于互联网带来的创新红利,就更是投资者不可放弃的机会。所以,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进入新一轮发展通道,“中国机会”带来的希望和想象空间是相当大的,是能够大大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谭浩俊)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习主席财富论坛贺信为世界经济送上“定心丸”
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中国制造 创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