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卧底式打假”,旅游不看风景,只收集旅行社违规证据,事后向旅游部门投诉拿赔偿……近期,沈阳出现了一批“打假游人”。有旅行社认为,“打假游人”以获利为目的,涉嫌敲诈。而一些游客则点赞,认为“打假游人”熟悉旅游法律法规,不仅帮吃了苦头的游客出头,还能对旅行社形成有效的监督。据沈阳市旅游业商会会长于波介绍,沈阳市多家旅行社已将33名“打假游人”纳入接待“黑名单”。
站在游客角度看,游客进行“卧底式打假”是一件好事。长期以来,旅游市场乱象频出,诸如虚假宣传、强制消费、更改路线和项目、加收年龄附加费、使用黑车与野导,甚至辱骂殴打游客等等,让原本应该开心的旅游变成“伤心之旅”。消灭这些旅游乱象,既需要每个游客勇于投诉,也需要监管部门主动监管,替游客维权,当然还需要熟悉旅游法律法规的“打假游人”,来充当给旅游市场治病的“啄木鸟”。有一群“打假游人”通过时常的打假维权,让违规违法旅行社时常感到“肉疼”,总还是有用的。
至于说有旅行社认为,“打假游人”以获利为目的,涉嫌敲诈。事实上,“打假游人”只要没有采取伪造、诱骗等手段获取证据,就不能认定其涉嫌敲诈。哪怕他们是以打假为手段,以赚钱为目的,但他们的最终效用,就相当于森林中的“啄木鸟”,吃掉害虫的目的或许仅是为填饱肚子,最终却保护了整片森林,还是让人可以接受的,谁说正义的行为必须无私奉献?再说,“打假游人”之所以能够生存,乃是因为部分旅行社确实有违规行为,有假可打,旅游行要指责其涉嫌敲诈,宜先把自己的违规行为解决了再说。
当然,我们支持“打假游人”在旅游市场开展“卧底式打假”,得有个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不能只为自己维权,不应追求只赔偿自己一个人或几个人了事。然而从报道来看,有的“打假游人”在每次参加完旅游、搜集到证据之后,都私下“威胁”旅行社要钱,比如要求退团费和支付赔偿金,不然就要把举报材料投诉给相关部门,最终旅行社为息事宁人只得花钱了事。这种静悄悄的打假只维了自己的权,并没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更不要说推进市场净化和制度建设。说得难听一点,恐怕有包藏营利私心之嫌。
换言之,“打假游人”开展“卧底式打假”,要让广大游客都受益。在参加完旅游、搜集到证据之后,应将旅行社的违规违法行为向媒体披露,从而让其他广大游客及时规避;还应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让违规违法旅行社受到应有的处罚。职业打假人王海及其团队在近年来的打假行动之所以备受质疑,就是因为他们的“成功打假”案件鲜为人知,被质疑为“和制假售假企业进行变相交易”。“打假游人”开展“卧底式打假”,就要避免落入类似指责。让广大游客都受益的旅游打假,才能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