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数据挖掘,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6月28日首次向外界披露了“售假账户操控人”“假货生产企业”两张大数据地图,并公布了首批“百家售假企业黑名单”, 对这些售假企业进行全平台封杀。今年2月打假沟通会后,阿里巴巴持续对当时公布的18万个因售假被关闭的淘宝店铺进行挖掘,找出了其背后对这些线上店铺进行控制的售假团伙6万余个,并溯源到假货生产工厂1600余个。(6月28日中青在线)
曾几何时,酒驾曾经是人们生活中见怪不怪的现象,因酒驾而导致的人间惨剧更是时不时地上演——相似的情节、相似的场景、相似的不可承受之痛。很多人视酒驾为顽疾,所谓顽疾,其实就是长期存在又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治理的代名词。但是,随着“酒驾入刑”惩罚力度的加大,随着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对酒驾严厉而持续查处活动的开展,酒驾的发案率迅速地下降了,如今“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更是已经成为人们的常识。
酒驾现象从一度泛滥到得到有效治理的历程说明,所谓顽疾并不是绝对的,之所以没有消除,一是惩罚力度不够,一是惩治方式不佳,好的应对方式配上强有力的惩罚措施,再辅以持之以恒的努力,一定可以让任何顽疾成为过往的历史。
4个多月的时间,从18万家因售假被关闭的淘宝店开始,挖掘出其背后的6万余个售假团伙,进而追溯到1600余个假货工厂,这样的数据如果放在互联网技术普及之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在数据为王的今天,借助庞大的数据资源,使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不仅从制假到售假环节上的一系列关键人物无处遁形,也让线上线下联合对制售假者进行封杀和惩罚成为可能。
甚至,像阿里这样的平台运营商的介入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及其跨地域追溯的特点,使得以往经常成为打假干扰因素的“地方保护”已经难以发挥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数据打假对于地方治理也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影响大,责任也大。像阿里这样占据国内电商半壁江山的企业,未来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能否持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更取决于其能否承担更大的责任,这责任既是面向消费者的,也是面向社会的。假货无疑是消费者购物体验中最关注的问题,也是长期以来的一大社会顽疾。阿里们大数据方面的优势,使得它们在打击假货方面比传统手段具备更大的优势,而正是这种优势和其自身巨大的影响力,也让他们必须在这方面有更加积极的作为。
可以看到的是,它们的积极作为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售假账户操控人”“假货生产企业”两张大数据地图,以及首批公布的“百家售假企业黑名单”。很显然,这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未来应该还会有更多的售假企业进入这一“黑名单”。
当然,若想让打假取得像打击酒驾那样的效果,单靠阿里这样的平台和它们的大数据是不够的,因为,虽然借助于大数据和电商们的努力可以循着蛛丝马迹挖出制售假链条上的一系列关键人物,甚至可以在电商平台对他们进行永久封杀,但是,没有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配合,没有对制售假者线下的惩罚,惯于制售假者就仍有可能在线下谋得一线“生机”。
从这一点上来说,借助大数据画出的造假地图,其实就是电商平台发给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举报信。而对于将净化电商平台视作生命的阿里们来说,这同时也是它们发给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一封合作函,邀请有关部门与其一起借助大数据的力量联合打假的合作函。只有线上线下联手,只有线上线下都像打击酒驾那样打击假货,假货才会无所遁形,无处藏身,造假地图上的“点”才会渐渐稀疏,直至消失。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