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你觉得该怎么办?4月24日,四川某幼儿园对该园小朋友的家长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家长表示应该培养孩子强硬的性格,被欺负时要“打回去”;有25%的家长则认为,孩子被欺负后,应当远离施暴者,而不是以暴制暴。
孩童时期是性格、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人一生中相对脆弱、需要保护的时期。学校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如何保护自身安全不仅牵动家长的心,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以暴制暴”不是处理欺凌的正确方式,更不利于少年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现代社会的人们,已经具备理性、文明处事的能力,暴力手段决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项。让感性等一等理性,让冲动等一等文明,这不仅表现在应对暴力中,更表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同时,理性和文明不代表忍气吞声,对欺凌者事后严厉的批评和惩戒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子瑜
在受到欺负时“打回去”既是对对方的警告,也是对自我的保护,“打回去”的多了,打人者也就少了,甚至没了。孩子之间的“打”与成人之间的“打”有很大的不同。孩子之间的打,往往也是玩闹的一种,即使上一分钟两个孩子打得难解难分,但下一分钟两个人又会一起玩得热火朝天。孩子的问题,需要孩子自己来解决,而打,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挨打后懂得“打回去”的孩子,慢慢也会懂得解决其它问题。当然了,在告诫孩子“打回去”的同时,家长也要作一些补充说明:一旦对方停手,自己也要停手。毕竟,“打回去”只是为了自卫,而不是为了出气,更不是为了伤人。——孙曙峦
教育被打的小孩“打回去”,并非培养坚强、勇毅性格的正当之法,搞不好还会将孩子引向暴戾一面;而教育孩子“别打回去”,也不等于会导致孩子养成软弱性格。说到底,孩子的与人相处之道,性格养成等成长教育是一门考验家长的艺术。孩子间闹矛盾是常有之事,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和平相处、友善往来、快乐互助的办法。最基本的是弄清楚双方打闹缘由,讲道理,必要时通过幼师引导无理方认错,给双方创造继续和好相处的机会。家长们不必怀揣害怕孩子吃亏的心理,更不可教孩子以暴制暴,而应引导孩子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讲文明讲礼貌,学会与人为善。——郑块金
受到伤害时,反击是人的本能,孩子也不例外。说实话,你打我,我就“打回去”,以牙还牙是最解气的方式,但它只是解气,消了心头之恨而已,并没有解决问题,还可能导致矛盾升级恶化。由人构成的社会,之所以有别于动物世界,在于它摒弃丛林法则,而选择了文明与规范。因此,孩子被欺负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也不宜诉诸暴力,应教育孩子学会寻求正确的方式予以“回馈”,让打人者受到来自老师、学校或者其所在家庭的教育和惩戒,如此才能让孩子从小形成规则意识,与社会接轨。——文刀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