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别让孩子的未来被一套房束缚

2017年03月24日 07:48   来源:工人日报   赵昂

  让更多孩子跳出学区,获得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需要教育供给侧改革。当改变的速度追上学区房价格飞涨的速度,家长的焦虑才能化解。

  学区房一直是热议的话题,最近各种“10万+”热文更让适龄儿童家长们心中的焦虑多了一层。与此相比,另一条新闻的关注度则略显冷清,即北京市住建委将重点查处违规代理“天价学区房”、发布虚假房源及价格信息、参与炒房、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

  对房地产中介来说,学区房价格被抬得越高,佣金越多。所以,他们不担心多数家长买不起,只要有一个肯当“大头”的下家就足够了。

  房地产中介利用家长对孩子能否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焦虑心理炒作房价,但是,想消除这种焦虑,光查处中介是不够的。

  正值入学年纪的“10后”,其家长多是“80后”。1987年是我国人口出生最高峰,当年出生2528万人。这一代人经历了“千军万马”般的残酷竞争,一次次考试,一步步升学,鲤鱼跳龙门,一次失误就可能与今天的生活状态无缘。他们当然希望孩子能够站在更有利的起跑线。

  家长的焦虑也有现实的原因。城市人口结构和建成区域的变化,让原有教育资源出现一定程度的配置不均。以北京为例,一方面,城市人口在增加,2006年小学毕业生已经不足10万人,而2015年参加信息采集的适龄入学儿童为15.9万人,许多小学不得不增加入学前置条件,有的将房产条件列入其中;另一方面,在中学教育阶段,城市新建区域优势教育资源不多,全市25所市重点中学中,有18所主校区位于东城、西城和海淀三区,房屋登记总量占全市三分之一的朝阳区只有一所,个别超级中学“垄断”了高分考生。

  孩子能不能就近入学,就近入学后能不能接受到优质教育,这是家长的焦虑所在。化解这样的焦虑,关键在于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并且公平分配。

  一个城市的教育成果并非几个学校、几个区所能代表的。基础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有多少学生考上名校或者奥数拿奖,而在于全体学生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事实上,北京市正在推动集团化办学,优质校与普通校之间实现“捆绑”,资源共享,联动发展,通过市级统筹和学区制改革,在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力度的同时推进公平配置。

  比如,出生于1988年的笔者,在中考时还是全区大排队,按考分选择高中,优质初中的毕业生自然有优势。如今北京已经改成了优质高中将一定比例的录取名额分配到各初中校,校内根据志愿进行排队,普通初中上优质高中的比例大大增加,更加公平。

  让更多孩子跳出房子所在的某一个地区、某一所学校,获得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在积累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拥有探究的能力、理性的思维和独立自信的品格,需要在教育供给侧发力改革。这样的改革绝非扩大学区划分、增设优质学校学位那么简单,还需要辅之以课程设置、考试模式和社会实践方面的变化。

  当改变的速度追上学区房价格飞涨的速度,家长的焦虑才能化解,他们才会相信,自己孩子的未来,不是一套房子所能束缚住的。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收起纠结的心 相信孩子!    2017年02月15日
  • ·强迫孩子上补习班弊大于利    2017年01月26日
  • ·孩子们为何不感动了    2017年01月25日
  • ·卖孩子买宠物猫岂止枉为人母    2016年12月2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