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心】如何看待靓丽的“就业成绩单”?

2016年12月15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就业成绩亮眼,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体现了我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的特点。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和自信。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249万人。这份2016年的“就业成绩单”堪称亮眼。

  就业为民生之本,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的“稳定器”,“就业”是本届政府执政理念中始终贯穿着的一条主线。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份靓丽的“就业成绩单”呢?

  首先,简政放权和“双创”工作取得实际成效。近年来,国务院力推简政放权和“双创”,旨在提高民间投资水平。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通过民间投资增加就业岗位,以实现经济社会稳定,为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改革腾挪出更大空间,意义非常重大。

  其次,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成效。实体经济是解决就业的根本,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基本面稳定的重要体现。2008年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启示,就是经济增长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基于此,我国近年来特别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措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出台的税收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比如营改增、降低小微企业税负等。

  最后,结构转型取得成效。衡量一个经济体的结构是否合理,一方面要看新兴产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看资源消耗、污染等环境成本的高低,即生产的效率。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有效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8%,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3个百分点,表明产业结构正持续升级。

  就业成绩亮眼,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体现了我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的特点。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和自信。(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以政策导向改变毕业生就业观

     用绿色就业理念化解“就业两难”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